香港教育大學
創立GMoodle 數據為基礎的網上平台 評估學生小組活動表現
升上大學後,許多功課都需要以小組形式進行,講求團隊協作精神。組員能有效地分工合作固然是好事,但亦有不少學生會互相投訴,指責彼此沒有盡力。香港教育大學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林惠民博士研發了網上平台GMoodle,收集數據評估學生小組活動表現,老師可以了解小組內每個同學的付出比例,從而客觀地評分。
詳細內容
香港城市大學
研發AI 發展藝術 活現名家畫風
隨着科技發展,人工智能(AI)已成為全球熱門話題。以往AI多應用於模仿人類理解能力,例如分析數據、人臉識別、物體追蹤等。香港城市大學電腦科學系助理教授廖菁博士卻一反傳統,利用AI形成新的繪圖媒介,輔助用家進行藝術創作。
詳細內容
香港城市大學
雙學位課程 赴美研習高新科技 人工智能專修範疇開創無限可能
現代科技先進發達,人們傾向以電腦科學技術解決問題或提升辦事效率。香港城市大學電腦科學系開辦「理學士(電腦科學)」課程,提供5個緊貼市場發展的專修範疇,並安排學生參與長時間實習,讓他們儲備更多經驗,將來投身社會更得心應手。
詳細內容
香港城市大學
研發AI、機器學習技術 看圖說句 造福人類
一張圖像勝過千言萬語,當中可以包含許多信息,現今科技有否解讀圖中信息的能力呢?香港城市大學電腦科學系副教授陳萬師與學生 研究以人工智能「看圖說話」,讓電腦分析圖片,總結出文字描述,不但能幫助視障人士閱讀圖片,也提升利用句子搜尋所需照片的精準度。
詳細內容
香港恒生大學
來到人工智能新時代 教育的角色是什麼?
迎接新的一年,當我們談到「人工智能」這熱門話題,我們期望探討什麼?2017年Google 的AlphaGo,以「深度學習」的技術,三戰三勝圍棋世界冠軍柯潔。這消息震撼了世界,證明機器可以模仿甚至超越人的智慧,特別是解決複雜的思考問題,更重要的是,這一戰開啟了人工智能時代的新紀元。
詳細內容機器學習初體驗
人類從小便不斷學習,透過探索不同環境學習新知識,讓我們更有智慧,懂得分辨是非。人工智能發展當中一個重要元素便是如何讓機器也懂得學習,令機器也可不斷透過學習而運用所掌握的資訊進行判斷。
詳細內容從自動駕駛 看學習人工智能
新學年開始,學校都為新一年的課程作準備。於剛過去的暑假我便參加了不少人工智能教學的相關教師工作坊,為來年設計教學活動做好準備。在廣泛的理論學習內容當中,透過自動駕駛汽車的實驗學習人工智能,是真正可讓同學體驗人工智能開發和其威力的難得學習經歷。
詳細內容Maker Faire Tokyo 2019 創造者的異想世界
第一次參觀東京Maker Faire(Maker Faire Tokyo2019)。Maker Faire是讓世界各地的「創造者」展現自己獨特想法的場地,也讓參觀者體驗各「創造者」的奇思異想。Maker Faire的展覽內容包括計算機、3D打印技術、機械人、人工智能、VR等,各地的Maker Faire都帶給參與者不同的經歷。
詳細內容人工智能=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一詞最早誕生於1956年的DARTMOUTH學會上,探究的是如何讓機器擁有像人類一樣的智慧。但在早期階段,由於計算機本身運算能力和存儲處理速度不足,AI發展進程緩慢。隨着科技的進步,計算機內部零件的體積縮小了好幾倍且其計算能力提升了好幾番,AI發展迅速。特別是2016年Google AlphaGo以比分4:1打敗圍棋棋手李世石後,全世界對AI風潮的追捧更上了一層,成為燎原之勢,各個企業公司爭相開發AI產品以搶佔市場。然而,在追趕熱潮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瓶頸與障礙,值得我們深思。
詳細內容一場與人工智能的對話 AI 在語言學習上的應用
在這個數位時代, 相信大家對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一詞並不會感到陌生。近年備受消費者青睞的語音助理Alexa就是由人工智能衍生出來的。使用者說出指令,就可以查詢天氣、撥打電話或編排日程等,為生活帶來不少便利。由於人工智能在我們日常生活都能提供不同程度的便利,因此我們認為人工智能亦能為語言教育帶來不同程度的幫助。在語言學習方面,我們認為人工智能大致可以分為3大種類。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