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1年12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 2021年12月
悉心設計創意課程 英語 x 足球引發學習興趣 Learn English for a Better Future
閩僑中學林政寧校長深諳語言的學習是靠日積月累,並非一時三刻能夠突飛猛進,死記硬背亦只會令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所以學校致力推動多元化、全校參與的英語學習活動,持續性發展學生的英語能力,讓英語學習成為他們的日常習慣。除了在課堂上因材施教,教學團隊更特別為同學設立嶄新英語足球課程,以生活化的形式鼓勵學生,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活學活用英語。
因材施教 提升英語學習效能
按能力分組:
為了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因材施教,學校在英語課堂特別按照學生的能力分組,並提供分層課業,有助切合不同起步點的學生,不但確保學生不會因落後進度而喪失學習自信,更能激勵他們為下一階段的學習作更佳的準備。即使在同一學習小組裏,老師依然會按照個別學生的能力及需要,調整教學內容及手法。林校長表示:「在每次測考後,我們均會分析同學的成績及能力,並調整分組,提供適切的教材,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慢慢引領同學步上英語學習的階梯。曾經有學生在入學時,於英語學習上落後進度,及至現在,已經會主動以英語與外籍教師作日常溝通,在課堂上亦熱衷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可見以分組授課有助學生得到適性發展,培養他們成為主動的學習者。」該校外籍老師談笑風生,甚獲同學愛戴,自然樂意和他談天說地,無形中破除了對英語的隔閡,大大提升運用英語的動機和興趣。
課後英語學習支援:
在課堂以外,學校亦以分組、分層等方式提供了不同配套支援,進行大量英語課後小組,增強及擴闊學生對英語的掌握程度。除了新來港學生提供留校英語課程,學校亦為英語能力優異推行 Support International 'Speak' Programme,加強學生的英語口語溝通能力。
「語言需要不斷運用,才能鞏固使用者的信心,因此我們會邀請國際學校的學生到校,以英語與本校同學就着不同的主題進行交流討論。」當學生知道國際學校的學生將會成為他們的小導師時,難免害怕出現溝通問題,然而在第一堂後,學生的反應很快變得熱烈、積極,同儕間擁有共同話題,很容易便打成一片,不再懼怕運用英語。另外學校亦透過拼音、小組遊戲、唱歌、觀影等方式推行 Interactive Living English 課程,強化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校本英語詞彙學習計劃:
為免學生因害怕英語過於艱深,從而失去學習英語的動力,教學團隊從詞彙學習着手,改變這種情況。英文科科主任黎詠珊表示:「當學生詞彙量不足,在閲讀英語讀物時便會常常遇到不明瞭的字詞,繼而無法掌握故事的脈絡和主旨,又或是以英語與人溝通時,不懂如何表達自己的意見時,自然喪失運用英語的信心。」為此,學校於三年前開始推行校本英語單詞學習計劃(School Based Accelerator Programme),學生只需每天花費五分鐘在網上平台學習,積少成多,便能豐富學生的單詞量,增加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黎主任笑言,有學生在升讀大學後給予回饋,希望學校能夠繼續開放這個網上學習平台,讓學生能不斷拓展自身的詞彙庫。
從運動結合英語 活學活用
學校在體育運動方面發展成熟,單是參與了校隊的學生已經佔了全校的三分之一。有見及此,教學團隊悉心設計創意課程,以體育帶動英語的學習興趣。「正好我們本學年新聘的外籍英語老師非常喜歡足球,因此我們便構思『ManKiu English Football Club』。同學在嶄新的英語足球課程會先以英語學習足球的相關術語,如傳球、射球的英語,不同崗位、規則的介紹等,繼而藉着足球訓練,學習踢足球的各種技巧,加深學習記憶。外籍教師甚至會讓同學設計入球慶祝動作、一同設計球衣,在當中滲入英語元素,並大大增加學生的投入度。」林校長笑言,當學生全心投入至練習或比賽當中,無形中便在使用英語上更具自信。
營造豐富英語語境 針對性改善寫作能力
為讓同學真正將知識內化,學校特別改變English Café的活動模式,將其改建成The English Hub,就着學生的需要提供幫助。「The English Hub 內設有English Café、Self-learning and reading zone(英語自學及閲讀區)及Theatre zone(英語劇場區),學生不但可進行延伸性英語學習活動,置身於真實環境中學習英語,更可在小息、午膳和放學後與外籍老師及英語老師交流。」林校長與教學團隊發現大部分學生在英語寫作上有一定困難,即使以校本英語單詞學習計劃拓展了他們的詞庫,亦未必懂得正確地運用至寫作上,尤其是同義詞之間一些微妙的差別,會導致文句的意思有所不同。因此,教學團隊便有了Writing Clinic的念頭,期望協助學生解決寫作的難題。學生在課堂上難免會害怕發問,有見及此,老師會在課餘時化身Writing Doctor,鼓勵學生把寫作交給老師,以單對單的形式針對每位同學文章上的問題,提出適切的建議,大大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此外,校園中亦設立English Gallery 和English Avenue,為同學提供豐富英語語境:English Gallery以Cultures around the world(世界各地文化)為主題,先由學生投選最想深入了解的國家,再由英語老師帶領學生探索不同國家的特色及文化,於各樓層作大型展示,內容包括九個國家的基本資料和特色如著名旅遊景點等。英文及旅遊與款待等科組更會以課程配合,進行相關文化介紹活動,務求讓學生沉浸在豐富的英語環境;English Avenue配合價值觀教育及學校德育主題,於梯階展示由學生投選的英文諺語,主題包括「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承擔精神」、「誠信」、「關愛」和「同理心」等,結合英語學習推動價值觀教育,一舉兩得。
多元化、全校性英語活動 激發學習動機
愉快交流的的英語日:
為了進一步加強校內的英語氛圍,學校特別於每星期設立一天英語日,該天除了英語科老師外,其他學科的老師、校務處職員、社工等亦會以英語作為溝通語言,加強學生對英語重要的認知。由早會開始,學校便就着各項主題邀請學生在 English Breakfast 環節分享;小息及午膳時,學生可以手持 English Passport在學校四處遊走,與教職員進行English Chit Chat作自由交流,從中獲取印章用作獎品換領。「以往我擔任老師的時候,會配合英語日改以英語授課,讓同學能夠沉浸在英語的語境裏,加強英語的觸覺。」
正向積極的英語周:
學校深諳學習動機是一切學習活動的起點,因此本學年英語周主題定為「Learn English fora Better Future」,以此作為全校標誌性活動,讓學習英語不再局限於英語課堂。學校特別於大門前新設了 The English Tree,讓學生在樹葉上寫下自己的夢想、憧憬的生活等,並設立了The Promise Wall,讓學生許下承諾,為了心中的理想而奮鬥。林校長笑言,這亦是價值教育的一環,從而塑造學生正向的價值觀。學生都十分期待,在畢業時來到The Promise Wall前,看看自己有否完成當天的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