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陳呂重德紀念學校
以短片細味步移法 教授梳理文章技巧

文: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案分享 教育傳媒 步移法 遊記寫作 短片教學 短片推介圖書

 

  小三升小四,即是由初小階段升上高小階段,中文科的課文內容字數突然增多,篇幅加長,對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挑戰。是以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陳呂重德紀念學校陳美玲老師,透過短片教授學生如何從長長的篇幅中抽絲剝繭,學習一步一景的步移法,並以遊覽順序結構圖梳理遊記內容。

 

以短片解釋抽象的步移法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陳呂重德紀念學校陳美玲老師坦言,當初是校長邀請她參加微教學短片比賽,她說︰「在一開始挑選題材時,已讓我費煞思量,因為若只是將平日上課的PowerPoint 轉化成短片,意義並不大,我希望可以盡量使用短片本身的特色,讓學生更易於學習。」當陳老師細閱不同參考書後,發現步移法頗適合作為微教學短片的題材,便以小四學生為目標觀眾,採取翻轉教室的方式,讓學生先觀看短片預習,繼而帶著基礎知識及疑問回校上課,自然能更投入課堂。

陳老師以地圖整理出遊記所提及的地點,為學生建立遊覽順序結構圖。

  陳老師補充說︰「因為步移法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抽象的寫作概念,若要在課堂上講解,花費時間較多,而使用短片的話,可以透過影像一步一步解說,幫助學生理解步移法的特色。」在短片中,陳老師加入不同的視覺提示,最重要是示範如何「一邊走,一邊睇,然後寫」,並將這個口訣記錄在短片內,而且在影片中,「走」會以腳板圖案作提示,「睇」會以眼睛圖案作提示,而「寫」則以鉛筆圖案作提示。當學生見到圖案和口訣,可以加深記憶。

先例子後概念 有利學習

  在短片中,陳老師先讓學生閱讀一篇簡單淺白的遊記,然後抽出重點,告訴學生文章每一段的開首皆設有標示語,標示語後會描寫地點。及後,又以地圖整理出文章所描寫的四個地點,建立遊覽順序結構圖,而遊覽順序結構圖跟步移法是相通的,作者邊行邊記錄觀察,印象自然更為深刻。陳老師說︰「預習並非單純看完影片便完結,而是設有相應的任務讓學生完成,就是讓學生在文章中找出標示語和地點。結構圖亦一樣,要求學生尋找出相應地點、景物以及作者感受,將這些文章中的資料與結構圖結合,成為更簡易明白的圖示,從而掌握文章脈絡。」

  雖然短片主要教授學生如何分析和梳理文章,但陳老師強調,讀寫不能完全分割,學生吸收步移法這個寫作技巧後,可以應用在自己的作文上,能力因而得到遷移。陳老師指,是次短片教學後,其中一項課業與常識科有跨科協作,就是要求學生遊覽博物館後,將經歷撰寫出來。

熱衷於中文科的陳老師,絞盡腦汁實踐不同教學法,務求讓學生熱愛中文。

 

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陳老師不時帶領學生外出實地遊覽,讓學生將遊記經歷融入寫作。

 

教學上更多新嘗試

  陳老師坦言,以往在傳統課堂中,會多構想迎合學生興趣的學習活動,希望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陳老師説:「是次比賽對我有很大的啟發,以往推介書籍我只會在早會或課堂上抽取有趣的內容跟學生分享,現在我會拍短片推介圖書,例如我在介紹成語故事書時,會邀請學生將數個成語故事以簡單的話劇形式演繹出來,短片會在班主任課時和全體師生分享,每次同學看畢後,都會即時到圖書館借閱該圖書。」教育是一條走不完的路,陳老師希望學習更多不同的教學方法,在專業路上,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