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鍊生活自理能力 成就負責自信的孩子

文: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高頴思校長 羅卓賢校長 自理能力 東華三院方樹福堂幼稚園 仁濟醫院何式南小學 香港教育雜誌61期

「自理」是指有能力並習慣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照顧。自理能力的發展和孩子的心理、生理、體能及智能發展是息息相關的,透過日常生活的經驗累積,他們會漸漸掌握進食、如廁等自理技巧。然而近年隨着社會的轉變,現今孩子多由家中長輩或傭人照顧,導致他們慣於依賴,自理能力自然強差人意,成為嬌生慣養的「港孩」。家長應如何在疼愛與建立子女自理能力之間取得平衡,避免孩子錯失成長的機會,讓東華三院方樹福堂幼稚園高頴思校長及仁濟醫院何式南小學羅卓賢校長親自解構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心得。

幼兒期是培養生活自理能力的關鍵期,通過自我照顧及鍛鍊,有助培養孩子獨立性和自信心,是初步形成自我形象的基礎。在不同的成長階段中,孩子都有一定的自理技巧需要發展,如在幼稚園低年級時,大部分孩子已經發展到能夠熟練地握湯匙進食。而透過種種自理活動,不同的基礎技巧亦會有所提升,包括感覺肌能、小肌肉、溝通表達、認知概念等,因此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對於他們的成長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

部分家長可能會疑惑,該如何給予孩子機會培養自理能力,避免孩子成為被寵壞的小王子、小公主。家長可以先從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嘗試打理自己的事項,包括自行梳洗、收拾書包、褶被子、綁鞋帶等,避免事事代勞或讓外傭幫忙。鼓勵孩子打理自己事情的同時,家長也可以製造機會,按孩子的年紀及能力安排合適的家務,如嘗試與子女一齊合作製作簡單料理,訓練他們的自理能力之餘,亦能促進親子互動。

親子DIY 輕鬆製作料理

大部分家長平日可能忙於上班,但不妨擅用周末與孩子一起準備一些簡單的料理,如自製沙律:

家長可以預先準備食材,考慮到健康因素,家長可選擇青瓜、小蕃茄、洋蔥、露筍、甘筍、椰菜等,讓孩子攝取不同顏色、種類的蔬菜,營養更為均衡,而且孩子能夠認識不同食材的原貌。料理過程中,年紀較小的孩子可以參與備料擺盤的過程,例如清洗蔬菜或攪拌醬汁;較年長的孩子則可以一起切食材。家長亦要緊記「多觀察,少動手」的原則,避免因孩子的速度太慢或料理外觀不佳,進而插手「幫助」孩子完成,這無疑會降低他們的自理能力發展。

注重前庭覺系統 訓練大小肌肉技巧

香港大部分幼稚園強調將學習結合生活經驗,讓孩子能夠在生活中實踐所學,當中涉及大量的自理能力、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東華三院方樹福堂幼稚園高頴思校長提醒家長在培養孩子自理能力時,亦應該先提升他們感知肌能、認知概念、大小肌肉技巧及前庭覺系統的能力,從而改善日常自理的表現。

預演銜接小學 建立時間運用概念

「本校一直都很強調訓練孩子的前庭覺系統,因為幾乎所有感官的資訊都仰賴前庭覺輸入,孩子只要前庭覺發展不良,在閱讀、抄寫甚至坐下來都會有障礙。」雖然聽上去十分困難,但高校長笑言,只要多給予適當的刺激,便能夠強化前庭覺的發展。「到公園玩耍能夠有效地刺激孩子的前庭覺系統,透過觸摸草地、大樹、橡膠地墊等也可強化他們的五感,不同的遊樂設施如蹺蹺板等亦能激發他們的前庭覺。當然在疫情期間考慮到衞生問題,家長亦可以在家安排騎搖搖馬、揉黏土等,已經可以滿足前庭發展的需求。」

在有意識的發展這些基礎能力後,家長下一步便可以讓孩子嘗試參與日常自理活動,如扣釦子、摺疊衣物等。「不要要求孩子一步到位,應該把標準放寬,因為這個階段的重點在於孩子願意嘗試,即使他們把釦子扣到錯的釦孔時,家長亦應該首先肯定他們的努力,再手把手地與他們重新把釦子扣好。」

別低估孩子的能力 以鼓勵支持建立責任感

疫情持續,幼稚園的課堂受到影響,一定程度上限制孩子的自理能力發展,再加上升讀小學,環境巨大的轉變難免為孩子帶來焦慮,仁濟醫院何式南小學羅卓賢校長認為家長和學校需要保持良好的溝通,了解學校的銜接措施,並採用相近的準則,助孩子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況,從而發展他們的自理能力。

對於發展孩子的自理能力,羅校長坦言家長並不用過於擔心:「這個年齡層的孩子適應能力很高,而且善於模仿,因此家長要對自己的子女有更多的信心,放手讓他們嘗試。」現今的家長過於低估孩子的能力,慣性替他們打理好大小事務,然而這樣只會剝奪了他們學習的機會。家長應該學會放手,讓孩子把握每個日常訓練的機會,切忌一看見孩子做錯便插手干預,反而應該從旁鼓勵和啟發。

收拾書包 積極面對新挑戰

羅校長認為在幼小銜接的階段,孩子面對最大的挑戰便是如何收拾書包和午膳安排。「以往就讀幼稚園時,孩子需要攜帶的書本、物品並不多,然而升讀小學後,科目的種類增加,所需的物品亦有所不同,因此我們最常發現孩子把不必要的課本習作全部帶回校。」羅校長坦言,從學校角度而言,十分擔心孩子的脊椎健康,需透過家校合作,盡早培養他們收拾的習慣。

此外,羅校長表示,一年級的孩子基本上都能獨立進食,然而在進食速度上卻十分緩慢,部分孩子甚至在午膳時間完結時也並未完成進食。家長應該在家先培養孩子的進食態度,同時營造恰當的環境,如避免使用其他電子產品,讓他們能夠專心用膳。「家長能夠在孩子升讀幼稚園高班的暑假,開始培養他們良好的用膳習慣,慢慢的讓他們了解在校午膳應該如何處理。」

避免「一言堂」 協議訂立時間表

在功課方面,羅校長認為家長可以與孩子協議訂立時間表,並堅守進行,潛移默化的灌輸孩子從小自動自覺完成功課的概念。「藉着父母與子女協商制訂時間表,能夠讓孩子感到被愛及被尊重,讓他們自發履行時間表上的安排,而且父母亦能從中了解他們的需要。建議家長在孩子回家更衣後給予他們一段休息時間,畢竟上課時數和吸收的知識一下子增加,孩子難免會感到疲倦。」羅校長亦表示,家長可以合理承諾鼓勵孩子完成功課,如在接下來的電視時間陪伴子女,或與他們到公園遊玩,給予他們讚賞和肯定。

鍛鍊生活自理能力 成就負責自信的孩子高頴思校長羅卓賢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