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送暖 擁抱母親

文: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專家分享 楊文婷姑娘 英國註冊音樂治療師

母親節剛過,過去一年,大家的親子關係是變好還是轉差?新冠疫情為子女帶來家中學習的新挑戰,加上網絡世界的引誘,容易讓孩子沉溺其中,如果在家「一人一機」,大家只顧盯着熒幕,不經不覺間交流就會愈來愈少。在這樣的狀態下,家長要經營好親子關係,實在不易。

執業六年來,我曾到很多主流中、小學帶領音樂治療小組。雖然只是短短的8到10節課堂(每星期1節,即前後不到三個月時間),但學生十分投入在小組課堂裏,有效地利用音樂藝術媒介,作出很多真情表達,特別是表現喜、怒、哀、樂等情感。藝術性的表達,往往比語言更豐富,當中不少令我印象深刻。

比語言更豐富的表達方式

有一次我邀請一位小六級女學生,以樂器表達她近來的生活狀態。這位女生選了兩個小鼓,分別放在凳子的兩側。她先以鼓棒在左邊的鼓均勻一致慢速地敲打,約莫敲打十來下之後,轉到右邊的鼓在重複一樣的敲打動作。如是者來回幾次,花了足足一分鐘的時間。我感覺這一分鐘真的很漫長,因爲她的動作真的很單調和重複,而她是面無表情地重複進行這些「機械式動作」。對女生而言,左邊的鼓代表學校,右邊的鼓代表補習社,顯示她每天的生活就是「兩點一線」:放學後去補習社,做功課溫習,然後回家。她感到生活非常枯燥乏味,因爲全部時間都只能用作讀書。細問下,原來她的家人需要長時間工作,因此索性讓女孩上補習班作爲課後暫託。

在小組最後一節,我有機會面見家長們,面對面詳談同學們在課堂的表現,以及作出一些跟進建議,便將這個樂器表達的小故事告訴女生的媽媽。她在聽畢後表示十分驚訝,因爲她的女兒從來沒有向她表示不喜歡上補習班,並對生活感到如此沉悶。她知道女兒比較內向,平常不怎麼用言語表達自己,卻沒想到女兒願意在音樂的引導下,表達了眾多內心的想法與感受。她表示會與女兒溝通,並調整一下女兒花費補習的時間,希望可以給她多一些自由空間,發展自己的興趣。

以上例子表明了母女缺少溝通的情況:一方不願意表達,另一方亦自以爲明白對方的想法,結果在無形中製造了巨大的距離。溝通,能令雙方感到被明白、被愛、被尊重。孩子上一次主動擁抱媽媽是什麼時候?而家長上一次主動擁抱孩子,又是什麼時候呢?不如一起聽聽讚頌親情的歌曲,互相憑歌寄意,抒發對彼此的愛。

筆者推薦3首講述親情的歌曲,歌詞饒有意義:
1. 容祖兒《世上只有》
2. 鄭欣宜《擁抱愛》
3. 張學友《每天愛你多一些》

筆者特別想談第3首歌:大家是否很驚訝?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基本上是婚禮必唱的曲目,但當你重新用親情的角度去看這首歌的歌詞的時候,卻是別有一番感受!

根據填詞人林振強的太太所書,這首歌其實是林振強寫給兒子智煌的。在智煌5歲時,因先天性哮喘的問題,林振強太太選擇和兒子移居至空氣比較清新的新加坡。所以,在香港工作的林振強需要「兩邊走」,每個月有一半時間未能和兒子見面。林振強便是在思念家人的旅途中,寫了這首歌詞。因此,若大家細味在歌詞中重覆出現的「不願離開,只願留低,情是永不枯萎」,其實不是在寫愛情,而是在歌頌親情,以及提醒大家珍惜眼前人。

筆者也想藉着這個機會向廣大的媽咪級讀者們說一聲:各位母親,辛苦了!

楊文婷姑娘 英國註冊音樂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