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科為核心 培育人才共創未來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專業30期 黃志光先生 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 創科教育政府致力鼓勵學校推行科普教育,加強年輕人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及創新思維的發展,並推動資訊科技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為融入知識型經濟和數碼社會發展作好準備。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於2020/21 學年開始,相繼推出為期三個學年的「中學 IT 創新實驗室」計劃及「小學奇趣 IT 識多啲」計劃,旨在協助學界發展資訊科技教育。計劃推行 3 年以來反應熱烈,政府亦於今年宣布增撥 3 億元,延續推行「中學 IT 創新實驗室」計劃。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先生指出,兩項計劃推行成效顯著,合共收到逾 800 間中小學的申請,資助金額逾 3.8 億,為學界發展 STEAM 教育及學生奠定創科基礎,發揮積極性作用。
加強計劃推廣 資助靈活富彈性
今年度《財政預算案》宣布增加撥款,將「中學 IT 創新實驗室」計劃延續三年,合資格中學可以申請接下來三個學年共 100 萬的資助。黃志光表示,除了「中學 IT 創新實驗室」計劃的推廣工作外,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亦期望吸引更多小學認識及參與「小學奇趣 IT 識多啲」計劃,未來將舉辦更多分享會、簡介會、工作坊等,讓學界了解計劃的詳情與優勢,令更多學生獲益。
「資助計劃的資金使用彈性較大,不僅支援校方舉辦各類型資訊科技活動,亦會資助學校購買科創相關的教學材料,如儀器、產品、軟件等,最高可以獲取資助金額的一半費用。同時,資金除了能夠用於優化教學配套外,校方亦可以用作聘請合約統籌人員、支援學生參與創科比賽等方面所需要的費用,藉此為學生提供全方位創科學習經歷。此外,計劃撥款有標準的審批程序,學校只要提交完整的資料和計劃書,一般一個月內便會完成批核程序。」
深入淺出 探索創科世界
黃志光表示,政府推行計劃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對科技及技術的認識,建立 21 世紀共通技能,例如解難能力、創意思維、團隊合作等。據計劃調查報告顯示,超過九成半學校反映,舉辦活動有效幫助學生提升創科興趣;逾八成學生則認為活動有助自己掌握更多科技相關知識和技巧。因此,不少學校會運用資助,舉辦不同資訊科技相關的課外活動,如編程、人工智能、無人機、機械人等活動,讓學生可同時學習和接觸多個科技範疇知識,培養他們對創科的興趣,從而能更深入地吸收和實踐學科知識。
與此同時,計劃推出數年間,不少專業團體亦響應政府推動科普教育的決心,運用自身專業優勢,舉辦不同聯校比賽,希望將創科行業的最新發展帶入學界,吸引更多學生在選科或升學時,修讀 STEAM 相關的學科,藉此為行業注入人才新動力。同時,學生透過課外活動或比賽,亦能夠以輕鬆有趣的方式接觸新科技和知識,對將來的大學選科及規劃發展路向有很大幫助。黃志光樂見計劃能夠在社會產生協同效應,吸引不同界別攜手合作,共同為香港培養優秀創科人才作出貢獻。
配合教育局政策 恆常化推廣創科元素
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要加強並普及STEAM教育,為此,教育局今年上半年度陸續推出初中人工智能課程單元,供學校在 2024/25 學年前使用。而下個學年開始,學校將會按教育局要求,安排學生參加有規模的 STEAM 活動,希望藉着多元化的 STEAM 活動,發掘學生潛能並培養成為科創尖子。黃志光指出,「中學 IT 創新實驗室」及「小學奇趣 IT 識多啲」兩個先導計劃,亦會密切配合教育局的創科教育政策,建設教育交流網絡及定期組織活動,如創科比賽、學界交流、成果分享等,恆常化地將創科元素引進教育界,為學生帶來更多資訊科技最新資訊,營造創新科技文化氛圍。
推動跨行業協作 擴闊學生眼界
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積極建設強大的創科網絡,活用創科業界的專業力量,推動跨界協作,支援校方發展 STEAM 教育。黃志光補充:「科技發展迅速,老師以教育工作為本位,難以完全掌握科技方面的最新發展。故此,我們會擔當好學界溝通橋樑的角色,與創科業界、專業團體、創科園區合作,將現今的科技發展、新興產業、科技產品等不同資訊,透過活動形式帶入學校,而資科辦亦設有一站式支援中心,協助老師設計及安排活動,減輕學校的行政壓力,增加青少年創科學習的機會。」
藉着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的資源增撥與整合,以及科技業界在知識與網絡方面的支持,對社會推動創科發展起到鼓舞性的作用,亦提升了學生對科技範疇的興趣。同時,在「中學 IT 創新實驗室」計劃的資助下,不少學校為學生提供專業科創培訓,並帶領他們參加地區性或全球性的比賽。如微軟舉辦的「潛能創意青少年盃」,香港學生取得全球十大優秀團隊獎;在今年的「亞洲機械人挑戰賽」,香港團隊包攬冠、亞軍;另外,去年香港站的「機甲大師青少年對抗賽」中,香港學生更勇奪冠軍,成績令人鼓舞。透過為學生提供專業培訓和比賽機會,不但擴闊他們的眼界和見識,更能面向國際,向全世界展示香港學生的優秀作品,宣揚及推廣香港創科文化。
培養未來專業人才 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黃志光指出,香港要建設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人才是不可或缺的要素。為此,政府於去年推出《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為香港未來科創發展制訂了清晰目標,有助完善本港的科創生態圈,充實創科人才,成為國際高水平人才高地,更好地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發展策略。未來,除了在中小學大力推動 STEAM 教育外,政府亦會鼓勵大專院校開辦更多創科相關課程,以招攬和吸引海內外的優秀人才來港升學。
黃志光補充:「創新科技打破了社會固有限制,改變各行各業的發展模式,並提升傳統行業的運作效率,推動香港經濟的長遠和健康發展,創造新的發展動力和商機。故此,從教育層面着手,提高全港學生科普教育的參與度,對香港長遠的可持續發展有莫大裨益。經過政府、教育界、社會的群策群力,香港創科人才的國際化程度亦正穩步上揚,於『2022 世界人才競爭力報告』中,香港人才準備度的表現全球排名第三,反映本港在創科路上整體持續向前邁進。同時,在壯大創科人才庫方面,政府將繼續多管齊下,重點吸納、培育創科人才,增強發展動能,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與時並進 科技教育普及化
黃志光總結:「創新科技影響着教育、醫療、經濟等不同社會發展範疇,現時不同高新科技,如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虛擬實境等技術,能夠靈活應用於不同行業,對香港未來發展起到關鍵性的推動作用。因此,在創新科技的發展趨勢下,學生日後即使不是投身資訊科技行業,但奠定堅實的創科基礎,亦有助他們建立創新思維,擁有將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於不同領域發揮所長。為此,政府會持續開展科普教育,讓學生養成吸收科學知識與技能的習慣,並提高市民對創科的認知度,藉此推動本港創科人才的發展,以科技成就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