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心儀學校要求 了解孩子個人優點 為選校做最佳準備

文: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升中攻略 香港教育雜誌 主題故事 升中選校 面試

每位家長都希望為子女揀選一間適合的中學,因此家長宜為子女升中選校早作準備。要了解心儀中學,家長應盡早開始準備,不要臨渴掘井。

提早做選校準備

由於大部份中學的開放日集中每年10 月至12 月,家長很可能因心儀的幾所中學重疊了開放日日期,而錯失了參觀機會。因此建議家長在子女就讀小學五年級時,開始留意居住就近地區的中學,並帶同子女一同參加開放日和簡介會,不但有助子女親身感受學校文化和校園氣氛,同時家長可多比較不同中學,從而了解該校的教學模式、發展方向是否合適子女。

除了參觀開放日,家長可透過瀏覽學校網頁和傳媒報導,多方面了解學校;如認識在校就讀的學生家長,不妨多交流,從師資、課程、校外活動等細節,對學校有更深入認識。

個人檔案重質不重量

雖然個人學習檔案有重要作用,但內容不宜太多,精簡反而有助突顯孩子的專長和優異表現。建議個人檔案的最理想頁數,控制在十頁內,家長應選取較有代表性的獎項,最好集中在體藝或學術的成就,如學界或校際比賽。至於校內活動表現若不是十分突出,則可省略不提。

此外,獎項應按類別分類列出,例如「學術」、「視藝」、「音樂」、「運動」等,再由近期至遠期,連同得獎日期列出。除列出獎項,如子女在義工服務及制服團體擔任重要角色或卓越表現,亦可在個人檔案中列出。

「叩門」必須把握時間

學校的「叩門」學額因地區而異,數目可由零至數十個不等,若子女未能在統一派位的機制下獲分配到心儀中學,家長可把握最後機會,於派位結果公佈當天往中學「叩門」。

家長宜事前了解清楚學校公佈的「叩門」學額、程序及申請時間表,以免因準備不足而錯失心儀中學的「叩門」機會。有些傳統名校的「叩門」人數可高達數百人報名,考生要先通過筆試才獲面見;部份中學在「統一派位」公佈結果當日接受「叩門」申請,並於同日下午進行「叩門」筆試,因此家長必須為子女預留時間,事先作好充分準備。

鼓勵子女愉快升中

中學將是子女人生另一新階段,無論子女最後能否入讀心儀中學。家長宜多鼓勵,讓子女對中學生活有正面的態度。除了着重成績,家長也要留意學校的校風、課外活動、其他學習機會、宗教信仰、辦學理念等方面,是否切合子女需要,若子女在體藝方面有潛質,學校是否有足夠配套,協助其全人發展。

學生亦應好好善用暑假,多閱讀,添置新學年所需用的課本和文儀用品,為新一年的學習作好準備。

為面試作充足準備

每間學校升中面試考核的重點及評分方式各有不同,不過形式及題目則離不開考核學生中文、英文及普通話語言及表達能力。面試一般分為個人面試和小組面試兩類﹕

個人面試會要求學生朗讀一篇文章,或者閱讀文章後回答相關問題;亦會要求學生作一至兩分鐘自我介紹、說明報考該校的原因。此外,不少學校也會考核學生的日常生活算術、邏輯小題目或是近年流行 STEA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 Mathematics)的問題。

至於小組面試,通常由四、五位同學一組,探討時事問題,或由校方提升問題,讓考生討論解決方法。因此學生宜對時事議題有基礎認識,有助小組討論中,適當地表達個人意見。

家長與孩子準備面試時,可從以下着手﹕

  1. 切忌背誦標準回答。標準答案會令孩子產生依賴,萬一遇上超出答案範疇的問題,孩子則無法應對,表現大打折扣。
  2. 切忌代替子女回答。如家長可陪同面試,當子女遇上不懂回答的問題,應鼓勵作答,代答令校方覺得家長過份保護子女。
  3. 多留意時事,教導子女更多生活常識。
  4. 面試未必每年轉換考核形式,可向有子女就讀心儀學校的家長打聽以往的面試形式和題型,與子女在家中為日後面試作好準備。
  5. 注意個人儀容和舉止,面試當天穿着合宜,與主考對答時需要有眼神交流,懂得主動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