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習【貴精,不貴多】

文: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露雲娜老師 香港教育雜誌(51期) 學習模式

如果要綜合教育體系中的3個學習階段——小學、中學、大學的特性,筆者會用人生的成長過程作比喻:孕育撫養期、奮鬥期及養老期。每個階段的要求和特質各有色彩,亦應認真計劃。英語是一門很特別的科目,既是學科也是語言。有些人能琅琅上口,有些人無論如何努力,卻也發不出聲音。究竟兩者的學習有什麼不同?我認為分別在於學習模式。

從前在中學任教時,筆者發現了一件很有趣但悲哀的事實——很多成績稍遜的中學生在就讀小學時明明是名列前茅。為何升中後成績不進反退?這大多跟他們慣性的學習模式和中學考核模式不能配合有關。小時候,同學只要勤奮地多做複習練習,上課留心便很容易獲得佳績。因為大部分小學老師出卷時會因應教授的內容及學生的水平出題,同學只需把課堂的知識好好温習便能駕馭默書、小測、考試。像默書為例,大多數小學只會要求小一至小四同學默寫課堂內容,同學只需温習指定內容便輕易過關。反之,在協助小五、小六同學應付呈分試時,老師會把尺子提高,要求同學默寫課外內容,因為對手不單是校內同學,從「有得温」變成「無得温」。

中學學習着重理解及分析,不能靠背誦死記。筆者的兩位狀元愛徒便是當中成功的佼佼者,他們在年幼時成績只是中上,但喜愛接觸新事物和發問,每當遇到難題,便抓緊學習機會向老師同學問過究竟。他們亦了解自己的弱點,懂得居安思危,先掌握各種學會學習的技巧。與此同時,他們十分喜愛動腦筋,時常利用舉一反三的技巧,構想不同情境會有什麼變化。這些特質既令他們成績鶴立雞群,也配合中學考核模式。

中學英語教學內容不單是圍繞個人,還包括家庭、社會、國家的發展等。同學應盡早建立對時事的觸角,應付中學英語教學模式。另外,很多高中英語題目涉及文章背後含義,同學無法從【字面意義 literal meaning】解通句子。考考各位:以下句子是甚麼意思呢?

句子:
In the typhoon season, the worst victims battering year after year are the poor slum-dwellers who seem resigned to their fate.
選擇:
1. People resign from their work to fight against the typhoon.
2. People fight against the typhoon year after year.
3. People accept the coming of typhoons without protest.
4. People have the bad luck to die in a typhoon.

筆者相信做任何事首要清楚該事件欲達致的目標,才能精確地計劃實行的步驟。讀書也是一樣,要改善或扭轉弱勢,不能墨守成規,有時要配合要求,改變慣性學習模式,迎合考核模式,才可事半功倍。

答案:3

露雲娜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