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前線力量 強化聯校交流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38期 梁延敬老師 香港歷史及文化教育協會 中華文化行政長官於《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及弘揚中華文化,繼續落實以不同的策略及措施,舉辦更多活動延伸配合,使國情教育紮根社會。協會自成立以來,一直透過不同類型的學與教活動,加強青少年對中國歷史、國家發展的認識,以及提升他們在課堂的學習動機,培養國民身份認同,希望今後能更上一層樓,讓年青一代傳承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及歷史。
為凝聚前線中史科同工力量,強化各校之間的聯校交流,以推動本科學與教發展,提高學習成效,協會於三年前設立「聯校中史學習圈」,現時伙伴學校及成員老師已超過一百多位,近幾年來舉辦了十多場聯校活動,如「文物有話說」系列,讓學生透過文物觀賞及專題講解,認識鴉片戰爭與香港、抗日戰爭與日佔香港時期,以史為鑒,反思過去,稍後亦會在學界開展「從文物學中史 • 學生導賞大使培訓計劃」,藉工作坊及導賞培訓加強中學生對歷史的認識。
再者,歷史文化教育是一項細水長流的工作,持續豐富內容,形式與時俱進,層次立體多元,無論是在學校的教學中,還是在社會的主題推廣,都離不開教師的主體參與和專業推動,學與教交流是學習圈的主軸,透過不同學校的校本分享,從實踐中達至教學相長,主題多元,包括初中課程及高中文憑試教學分享、運用生成式AI教育工具、學科活動規劃與價值觀教育、中華文化活動及內地考察如何結合知情行策略與國家安全教育、閱讀與中史教學等,同工在每次的交流活動也積極參與,共同集思廣益,利用專業知識,建構良好的學習平台,使自己的學生愉快學習,體驗更多,感悟所見所聞。
協會一直積極組織中史老師及中學生赴內地學習和交流,上年10月的「珠海、佛山航空及歷史文化考察」,更是與STEM跨學科進行,教師在飛行訓練中心進行飛行體驗、在中學觀課交流,以及敦煌壁畫藝術體驗,成效顯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學習歷史的不二法門,自疫情結束後,協會幹事會「歷文菁莪」也舉辦不少中學生內地交流團,上年12月的「歷行足跡 • 肇慶、廣州交流團」,七十多位參加者投入認真,與肇慶中學生同上體育課、參觀各古蹟等,加深對內地教育、保育、社會等發展的認識。為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在即將的12月及來年4月,我們也分別舉辦西安、南京、無錫交流團,讓青少年了解國家保育文物的價值和方法,認識內地大學學習環境與生活,從「穿漢服、學禮儀」活動感受及體驗中華文化,以及拜訪企業,認識改革開放推行後的港商機遇及國家科技發展。
近兩年,協會全力支持教育局及香港津貼中學議會合辦的「心繫家國 : 古今中華虛擬遊設計比賽及國家安全領域虛擬遊設計比賽」,並擔任評審之一,與學界共同推廣中華文化及中史教育。在剛剛的10月底週末,為推廣中華優秀歷史文化,共建人文灣區,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中學生的互動交流,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和研習,應用歷史技能,展現新時代下的歷史教育與學習的新風貌,更擔任首屆「美高梅杯:粵港澳大灣區中學生歷史知識邀請賽」(澳門歷史教育學會主辦)的支持機構,代表香港賽區派出三間中學參賽,與二十多間來自深圳、珠海、澳門的中學進行比賽,比賽後更與大灣區中學生彼此互動交流,共同在澳門研學考察。
歷史是國家和民族的共同記憶,政府及學界一直不遺餘力透過不同活動,強化歷史教育,厚植家國情懷,讓青少年在學習中華歷史文化,認識內地各省市的源由發展,為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文化、奠定更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