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 X 創科 引領未來 掌握專業 激活發展動能

文: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香港理工大學 工業 系統工程 教育專業29期

香港政府近年致力推動「再工業化」,聚焦以物聯網、人工智能、新材料及智能生產工序等範疇為基礎,糅合創新科技及「工業4.0」,提升香港競爭力。當中需要大量技術專才從事相關工作,為年輕人提供了廣闊的就業選擇及流動機會。因此,不少學校皆舉辦活動以加深學生對創科及工業的認知,讓他們及早對升學、職涯發展作好準備。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李力恒博士表示,隨着北部都會區的大力發展,推動創新科技及先進工業,將帶來龐大的發展機遇,因此同學必須及早裝備自己,了解不同行業及升學選擇,以待日後發揮所長。

理論與實踐並重 打造工商業人才庫

工業及創科發展迅速,改變了個人及企業與現實世界的互動方式。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緊貼社會發展步伐,不斷引進新思維,校內設置多個專業工程實驗室,如「信息物理系統實驗室」、「伍達倫數碼工廠」等,並引入全港唯一一部超材料三維打印機「Nano Scribe」,結合多元技術研發,推動業界創新發展。此外,課程內容理論與實踐並重,除教導學生掌握專業的工業與系統工程知識外,亦強調培養市場營銷意識,令同學能掌握及應用創新科技,了解社會發展需要。因此,畢業生深受業界歡迎,學系更成為本港企業的工商業人才庫。

李力恒博士作為工業及系統工程學出身的人,認為修讀該學系能夠提升高階思維能力,學會「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培養對行業及市場的觸覺,具備制定發展方案的能力,並以自身舉例實證。「過去,我和團隊發現中學生較難理解地理知識,我們分析主要原因是傳統教學未能立體呈現山勢,導致同學的三維應用能力較薄弱。於是,我們運用擴增實境技術,清晰立體地呈現山勢,深化學生的地理知識和印象。」當中體現及實踐了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所提倡「發現及解決問題」的理念,從發現問題、收集數據、整合資源開始着手,最後通過解決方案,推動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工業及系統工程學造就了跨領域的多元化發展。

組合課程:靈活實用、培養專才

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因應社會對專業人才的渴求,為了全面裝備學生,特意推出組合課程,包括產品及工業工程(榮譽)工學士組合課程、物流及企業工程(榮譽)理學士組合課程,增加教學靈活性,兩個組合課程均受專業機構認可,有利畢業生繼續進修或就業。學生在首兩年能夠先修讀組合課程,發掘志趣,待二年級下學期才選擇合適的主修科目。崔智邦博士指出:「學系亦為學生提供各類實習、交流及獎學金機會,令學生能應用學科知識,豐富工作經驗。同時,為了提升同學的專業技能,得到國際專業認證,學系更會協助及資助學生考取工程相關專業證書,讓其在職場上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成為專業人才,以協助企業管理資源和創造優勢。」

善用學科優勢 引領多元出路

香港推動「再工業化」需要優秀技術及管理人才,當中涉及多項先進工程技術及管理思維。而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涵蓋多個專業領域,如工業、科技及市場學等,並結合人工智能、數據分析、智能生產等嶄新範疇。鍾世豪博士表示:「學系的組合課程雖涉及數理及技術知識,但不論文理科生,只要同學擁有熱誠,導師將會在四年裏,為他們建立現代化物流工程及企業管理等專業技能。同時,學院積極回應創科發展,增設嶄新學科,如人工智能與物流自動化等,令學生深化創新科技的應用。學系亦提供師友計劃,讓同學及早接觸不同業界的校友及管理層,助其投身國際企業。」

李嘉敏博士補充:「學院近年收到各類大型企業的諮詢,他們普遍認為對比單一的工科或商科人才,擁有科技觸覺兼具工程知識的商業管理人才,更能配合未來智慧型經濟發展,並能將新技術及新思維引進企業。因此,學系的畢業生能緊貼職場需要,擁有多元出路。除了投身工程界外,亦能到會計師行或銀行體系從事系統分析工作,協助公司提升用戶體驗。過去,有畢業生活用學科專業優勢,結合科技與商業,根據顧客消費模式,經過大數據分析,研發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智能 AR 眼鏡,為公司控制成本、佔據市場份額,帶來發展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