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新常態 各師各法

文: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資訊 教學新常態 各師各法 電子學習

  上期《教育專業》以「Back to School」為主題,我們邀請了中學、小學、幼稚園的校長接受訪問,講述疫情下的開課準備,我們希望能夠更深入地分享校內的實際操作情況,因此今期我們以「各『師』各法」為主題,邀請更多校長老師分享他們在新常態下教學的心得。

 

  不少教育同工關注網課成效,有中學校長提倡「網上課堂四部曲」,利用課前預習、課堂小測和網上工具進行小組討論或遊戲,提升學習興趣與效能,同時設有「學生成長時段」,透過線上輔導關顧學生心靈健康;有任教較多基層學生的老師分享,網課期間放棄教科書出版社提供的簡報,改為利用自製的簡報作教學工具,結合圖文相符的互動內容,務求讓電子設備未必齊全的學生,也能在最少學習器材的情況下,進行有效的學習,用心良苦。

 

跨境生專屬網課時間表

 

  有招收跨境生的學校,為了應對未能來港上課的同學需求,特地設計了專屬的網課時間表,讓跨境學生也能全情投入新課堂的安排,學校綜合了三種有效的電子教學手法,鼓勵老師靈活運用;有本身是IT 能手的中學資訊科技主任,認為跨校溝通交換資訊有助齊心應變,因此跨校組成的WhatsApp 資訊科技討論群組,忽而成為最強的學校支援後盾,大部份難題都在跨校溝通裡得到解決,同時又讓教育同工們得到最新和最貼的資訊,可見科技的力量。


  閱讀是學習的基石,當全世界目光集中在各大主科的時候,還有校長和老師默默地關注疫情下的圖書館安排。有小學校長為圖書館設立人流控制系統,為學校添置圖書消毒器材,還仿效各國政府控制疫情的做法,為學生交還的圖書實施「十日隔離」,為學生安全做好準備;另一邊廂,有中學圖書館主任認為「有危便有機」,藉著疫情期間,利用社交媒體做閱讀推廣,包括拍攝YouTube影片教學生怎樣使用電子閱讀平台,善用Facebook 和Instagram 推介圖書館新書,還利用Google Form 設計閱讀功能,不說還以為她是資訊科技老師呢!

 

新常態更要大膽嘗「新」

  在教學新常態下,除了校長在學校擔任領導工作外,也有中層管理層積極配合,由上至下建構系統化的網課框架,並鼓勵團隊老師大膽嘗「新」,即使在外在環境多變底下,仍能上下一心實踐教學理念,這裡不得不感謝香港教師團隊的默默貢獻和無私付出。值得表揚的還有幼稚園的教育同工,有幼稚園校長明白電子教學未必有利幼童的眼睛健康發展,因此致力研究如何能做到「生態整合」,期望能在學前階段學生灌輸正確使用電子產品的態度,同時又將電子教學的效能最大化,結果該校團隊建立了一套有助幼兒在家學習的電子學習材料,提供親子遊戲活動和家長正向教育培訓內容,這樣家長和學生就可以好好地親子上課了。


  幾年來學界大談科技創新,自主學習、翻轉教室及電子學習,相關概念早已成為熱門關鍵字。一場疫症席捲全球,無疑加速了遙距教學的步伐,令網課成為未來流行趨勢。


  當創新成為必須,學界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能夠團結最大力量,共享教學資源並制定全新的教與學策略?針對電子教學的「改革」部份,有必要拓展及創新教學模式,同時顧及學生在硬件和軟件所需。管理層的角色在於帶領及優化電子教學政策,並同時推動教師在資訊科技層面的進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