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與多元感官發展(七):音樂與前庭覺

文: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前庭覺 音樂教育 楊文婷姑娘 香港教育雜誌50期

前庭覺掌管人的平衡以及在空間的感覺。用上回筆者學習游泳的例子:覺得自己在水中身體左右不平衡,身體總是側向左邊,導致身體在水中經常左右搖擺不定。除了靠本體覺知道自己肩膀施力不平均外,其實筆者靠的是內耳中兩個前庭系統(Vestibular system)重要的器官:「半規管」和「耳石」去偵測自己的水中的位置,去感知傾側得快要「翻轉」——這個有關空間的感知和記憶。其實,嬰兒在媽媽肚中時已經得到很好的前庭覺的刺激了。因爲媽媽在日常生活中的
移動和搖擺,會令寶寶在充滿羊水的環境中,也跟隨着這些動作而有搖擺。再多舉一個例子,你身邊會否經常「耳水不平衡」的朋友呢?他們非常容易暈眩,失去身體的平衡感,其實他們遇到的問題就是在耳內的前庭系統失調。

讀寫障礙的小朋友,寫字會出現「反字」(亦稱鏡面字),其實這和前庭系統的功能息息相關。剛提及前庭掌管「空間的感知」—— 寫字是認知學習,我們要學習字母「b」的開口向右而不是向左(q),正正就靠我們日常生活中累積對於空間感知的記憶。依據筆者的經驗,通常這些小朋友的手眼協調、左右協調或身體整體平衡的機能反應都會較弱。爲什麼手眼協調會弱呢?我們快速追蹤物體移動時,需要眼球的肌肉群控制眼球旋轉,並能夠告知腦部,身體需要作出動作配合。前庭覺較差的小朋友,則是「統合」視覺和身體空間感這一關較弱。大家在讀這一篇文章時,再想一想,你閱讀時是否非常依賴視覺追蹤和身體移動互相配合呢?讀書時,眼球需要保持追蹤文
章中的一字一句,頭部亦需要保持配合,左右轉或上下移動,去讓我們閱讀一行行的文字。前庭配合得不好,便會出現「跳字」或感知文字「左右」定向缺乏的狀況。

筆者認爲音樂活動確實是一個絕佳又有趣的前庭鍛鍊活動,從而補足未發展良好的前庭覺。舉一個簡單的活動,家長在家亦輕鬆能做到。用一個波棒糖鼓(見下圖),家長拿着鼓,小朋友拿着鼓棒,親子一同唱自己熟悉的歌曲,每當唱歌時,家長的波棒糖會移動,當停下來的時候,孩子要敲打鼓一下。之後繼續唱歌,繼續移動鼓。動作中盡量加入讓孩子踮腳尖、蹲下、旋轉往身後、左右傾等大動作,這些動作非常有效地刺激前庭系統,音樂的開始和停止亦建立起動作指令的結構(structure),取代冗長的言語指令(「打呢度」「打果度」),讓孩子享受音樂的樂趣之餘,亦能好好鍛鍊身體。

楊文婷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