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的正向發展平台:宿舍中的成長印記

文: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蔡子良 明愛馬鞍山中學 宿舍學校 人際關係 育人為本

香港地少人多,想找一個理想的居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香港設有宿舍的中學更是寥寥無幾,而該類別的學校大部份都是相當有歷史傳統的直接資助名校或國際學校,學生接受宿舍服務要付上高昂的費用。由於香港教育發展的歷史原因,本地有一些極少數的津貼文法學校設有宿舍設施。

住津貼宿舍,由政府給予資助,學生不需繳付昂貴的宿費,便能享受寄宿生活。寄宿教育是我現在服務的學校近20年一直秉持的信念,我們附設的宿舍不僅只是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食宿的照顧,更著重培育學生在自理自律、群居關愛上的成長。

透過學校及宿舍部同事的無縫協作,學校為宿生提供一週4晚的寄宿服務。多年來,學校與宿舍服務已同為一體,互為補足,互相承傳,在其雙管齊下的教導下,我們喜見宿生們的表現大有進步,近年校風增值,校譽日佳,可見其成效之廣。宿舍提供一個催化學生成長的環境,學生要獨立處理問題,並學習與人溝通和建立人際關係,以建立互惠、平衡、尊重的持久關係。

於20世紀90年代出生的新一代,常常被稱為「港童」,他們自小由家人或家傭全天候照顧和溺愛,故此造成自理能力、情緒智商和抗逆力偏低的情況。此外,他們亦較自我中心及欠缺同理心,未能顧及他人的感受。造成「港童」現象很多,但綜合起來可歸納成右頁的原因:

家庭組合的變化:

近20年的香港家庭主要為3至5名成員的核心家庭,獨生子女的比率高。由於沒有兄弟姊妹,從小沒有機會學會和實踐分享、競爭、爭論、討論及妥協等溝通技巧,故此習慣獨自成長,以自我為思考的出發點。

家長過份保護及外地傭工代替家長照顧兒童:

家長過於遷就子女,又盡力滿足其要求,會使子女以為予取予求是理想當然的。其實香港大部份家長都是雙職父母,亦會安排外地傭工代為照顧子女。子女往往會認為自己是「大少爺」或「大小姐」,幾乎所有生活瑣事亦依賴傭人姐姐,欠缺獨立發展機會,促成自我及不懂自理的性格。

家長過度投放資源:

由於香港家長的子女數目不多,所以他們願意投放大量資源於子女身上。除必需品外,家長如能負擔亦會購買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奢侈品給子女,他們亦因沒有其他同輩競爭,往往會發展出自我中心的性格。

電子科技年代的來臨:

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普及化,令現今的孩子已習慣在虛擬世界中生活及接觸。久而久之,人與人欠真實而有溫度的溝通,當連語言亦不太需要時,孩子又怎會明白人際間的連結及真誠?

其實學校中的宿舍服務,除了擔當提供住宿的重要角色外,亦是一個多元的學習平台。透過參與不同類型的活動,如課後補習、足球訓練、藝術創作、遠足等,讓學生在免卻舟車勞頓的同時,亦能進一步提升學業表現、生活技能及自理技巧。宿生之間透過共同生活,一起進膳、洗衣服、敎學習和相處,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機會大增,社交技巧和協作能力也會得到正面提升。亦因如此,宿生依賴時下電子產品的需求亦因應而下降。

近年,學童自殺是教育界及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單在2013/14至2015/16這3個學年中,已有71宗個案。就着有關情況香港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曾於2015年進行研究並於2016發表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個人的內在及人際關係問題均導致青少年自殺的行為,如有宿舍內正面的朋輩支持氛圍,定能減低學童自殺的危機。

宿舍服務不單能發揮育人的功用,亦能協助舒緩一些社會問題。近10多年來,由於香港經濟結構及社會狀態不斷變化,很多家庭因種種原因,例如生活素質下降、新來港家庭、單親家庭、家庭暴力等,而需要專業支援。但基於資源有限,有些家庭未必能得到適切的照顧。宿舍正好作為一個理想的服務單位,為家長舒緩壓力。子女得到妥善照顧,家長就可專心工作和減少平日的磨擦。

育人為本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核心價值。學校除了為學生灌輸知識外,提升學生的共通能力亦至為重要。宿舍是一個十分理想的地方,透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及互動,提升學生的能力感、情緒管理、人際關係發展及個人的整合發展。透過特意安排的活動,學生在個人及群體的發展均有正面及持續的增進。

宿舍在香港的主流中學裏並非常設設施,但其服務的成效遠遠超乎想像。筆者希望可以帶領社會探討中學宿舍服務對學生成長的正面影響,及提倡優化在香港教育體系下的宿舍服務,讓有關議題得以深入研究,造福學子。

蔡子良 校長
明愛馬鞍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