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校抉擇FAQ:重學術VS愉快型

文: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Happy School 選校 保良局李城璧中學 馮雅詩校長

「相信好多爸媽都有『揀學術定揀Happy School好』的疑難。今年輪到我為小孩選校,原來真的很難做抉擇。一旦選錯,孩子便會錯過合適的學校,不但耽誤成績,更會影響孩子的上學心情。

孩子夠分升讀不錯的地區小學,但學校偏重學術方面。作為家長實在不想小孩入讀「催谷型」小學,卻又希望孩子可以達到較高的英語水平,學習進度能順利銜接小學,日後適應期可以輕鬆渡過,而不會因程度落差太大而信心受創。

各位爸媽,你們又會如何選擇?」

無論是幼稚園、小學抑或中學,每次面對選校,心儀學校是否「Happy School」屬於家長熱門考慮的議題。有家長在討論區中表示:小朋友就讀的PN班,各方面均十分理想,讀得開心,唯擔心Happy School的幼稚園課程偏淺,害怕升小後,在學業上難追上進度。保良局李城璧中學馮雅詩校長坦言,只要家長了解子女與學校之間的差距,加以補足,所有學生均能在愉快學習中成長。

「主觀」標籤 並非標准答案

保良局李城璧中學馮雅詩校長笑言,其實香港多數學校都能讓學生「愉快學習」。教育工作者除了教授學生學術知識外,更十分着重全人教育,希望孩子透過同儕之間的群體生活,學習互相尊重、共融互助等價值觀,塑造善良品格。「Happy School」、「學術型」等評語,只是坊間對學校的標籤。馮校長補充:「大部份標籤來自學生和家長的口碑,當中包含了很多個人主觀情感。例如孩子在傳統學習模式下適應良好,家長便會認同學校的教學理念,相反當孩子不適應教學進度或成績欠佳時,家長便認定學校過於着重催谷子女,只顧追趕分數而忽略孩子的學習需要。鑑於每位學生的背景、學習情況都有不同,家長可以適當地參考相關的意見,但不宜盲目盡信。」

親身考察 留意測考形式

馮校長提醒家長,要明白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不應一邊為子女選擇「Happy School」,同時又要求孩子完成極高標準的學術成就。家長可多加留意心儀學校的教學團隊以及學與教的政策,尤其幼稚園和小學的學科內容相對簡單,相比起教授課堂內容,更重要的是老師是否懂得營造愉快的學習氣氛,成功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及自信心,有利他們將來的學習。

另外,馮校長建議家長注意校舍特色和校址,並在情況許可下,多參加心儀學校的講座,藉此了解學校的政策和教育理念。「最簡單便是在放學時間親自到學校附近觀察,透過學生的表情反應,大約知道該學校的學術氛圍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另外,家長亦可留意學校設有多少統測和統考,從中了解學校以哪種方式評核學生。傳統學校一般是兩測兩考,讓學生可以每隔一段時間便作溫習,有家長則會傾向選讀一測兩考的學校,讓測考壓力不會過於凝聚,當中並無單一標準。

家長自製 愉快學習模式

家長在選校時難免會受名牌效應影響,甚至會讓子女以升讀名校為最終目標。唯馮校長認為,與其拼命追趕名校,倒不如選擇更能讓孩子發揮的學校︰「若花盡心機,卻每次在考試中「包尾」,將大大打擊孩子的學習意欲,相反如能在考試中名列前茅,更容易建立他們的自信,引起他們的學習動機。」此外,馮校長亦強調,家庭教育絕對可以跟學校互補不足,達至平衡:「若果學校課業或測考壓力太大,家長應自我調節心態,子女成績縱然未如理想,亦可對他們寬容一點。若然情況相反,校內默書或測考較少時,家長則可以在家中為子女複習,作為補足。」馮校長建議家長,盡量提供正面積極的學習氣氛,不要拿子女和他人比較,因為孩子年紀尚幼,未必有足夠的抗壓能力面對父母的批評。身為家長應盡可能鼓勵孩子,建立孩子對於學習的愉快印象。

鬆弛有度 認清壓力來源

「不時看見幼稚園會展出一些繪畫,一看卻知並非出自小孩子的手筆,而是家長代為完成的作業。」馮校長指出,有時催谷孩子的,並非來自學校,而是來自家長本身。家長的重任除了為孩子「選校」外,亦應學習如何放手,讓孩子懂得為自己的學業負責,並信任學校,與老師持續交流溝通,給予孩子從經驗中學習的機會,便能把自律和自我要求內化,掌握學習技巧和自學能力。

家長若想選擇學術氣氛較重的學校,便必須留意孩子的性格和學習能力。以升中選校為例,如果孩子自律性高,英文底子又不錯,家長當然可以為子女選擇報讀英文中學,但若孩子興趣和能力都在學術以外的活動上,家長便不應該盲目追求「英中」名牌。值得留意的是,競爭也可以是良性,適當的壓力亦能有助發掘出孩子的潛能,讓他們在競爭之中持續提升自己。

選校抉擇FAQ:重學術VS愉快型保良局李城璧中學馮雅詩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