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世界接軌 體育教育之改革與發展
專家分享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體育改革 教育專業第20期 呂柏諺老師 基督教神召會梁省德小學 與世界接軌 體育教育之改革與發展
港隊於奧運的空前佳績,重新喚醒大眾對運動的熱情。光輝過後,未來體育發展如何在資源受限的情況下屢創佳績,甚至再創高峰?筆者深信學校作為體育發展的「根」,應與時並進,讓香港體育與世界接軌。因此,筆者希望藉此分享透過發展學界田徑,為本港體育注入新動力。
向成功學習 發展策略與目標
奧運銀牌的日本女子籃球,成功背後亦歸功於長遠基層培育,可謂「十年磨一劍」。有別於盲目訓練追求勝利,體育應以「培育」為首要目標,着重學生個人發展與發掘潛能,藉此建立運動員的搖籃。學生應從基本功學習,例如改善步姿等。有見及此,建立完善體系有助加強基層培訓。舉辦「田徑新秀班」有「預備班」之效,讓初小有潛質之學生接受正規訓練,同時為學校代表隊培養更多新成員,達致基層培育的首要目標。
此外,長遠目標講求團隊的一致性,教師與教練為最重要一環。縱使不同的教育方法,均秉承一貫理念,教導學生練出「堅毅不屈」的精神。教師與教練透過檢視學生的訓練成果,不斷改善教育方針,達致「教學相長」的體現,可謂相得益彰
課程建立與改革
體育科課程佔課堂比例雖少,但其獨特的教化作用,在基礎學習領域內仍舉足輕重。配合「培育」為基礎,以基督教神召會梁省德小學體育科為例,課程增設兩大項目:
其一,新學年特設「早上田徑課」,縱使有校隊的正規訓練,但教育不應只局限於有潛質的學生,因此增設全校參與之田徑課。學生能尋找個人感興趣之田徑項目,讓每位學生獲得平等接受正規訓練的學習機會,確切推動全民運動、基層教育的理念。
其二,增設體適能跟進課節。傳統體育課大多配以體育技能教授,礙於課時所限,學生學習往往只停留於認知階段,不足以應用。有見及此,利用體適能活動配合校內設施,建立全新體育科課程體驗。以學習「上籃」動作為例,單元之間加入針對性體適能動作提升學生的基礎身體能力,例如單腳深蹲(Single-Leg Squat)或弓步(Lunge),能於日後技能教授與應用活動中檢視成效。
行政長官 2020 年施政報告《砥礪前行 重新出發》提及啟德體育園建成後將是全港最大的體育設施,按目前工程進度,可望於 2023 年竣工。政府會促進體育園的營運機構與體育界協作,進一步推動體育運動普及化、精英化和盛事化,提升專業水平。俗語有云:「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學校作為推動本港體育發展的重要一環,基層培育不可或缺。盼望與每位學界同工出一分力,共同為香港體育注入新血。
呂柏諺老師
基督教神召會梁省德小學體育科主任
「其他學習經歷」負責老師
於 2020 年加入教聯會教師義工網絡,希望透過不同的義工服務,結識教育路上志同道合的伙伴,交流教學心得,豐富教學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