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大數據」教學效能 學校如何走進學習新時代

文: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大數據 教學效能 電子教學 電子評估 學習管理系統 科技

  電子教學在香港推行超過10年,教育界在推動電子教學方面積極進取,但學校及教師們往往把「電子教學」和「電子評估」掛勾,惟「電子評估」在推行上仍存在不少問題。學校一般會運用「學習管理系統」(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作學習資源分享、收集及派發家課、進行課後討論以及學習評估等;但事實上,一所學校可能在不同的範疇內用多於一個學習管理系統,而不同的學習管理系統之間尚未達成規格及格式上的共識,也因為商業的原因而各有各做,即使收集了學生的數據表現,亦未能作跨系統的分析,得物無所用而浪費資源。此外,教育局亦未有提供實質支援,學校只能單打獨鬥、自己尋求解決方案。

  隨着學習管理系統的普及,學校收集的數據越來越多,但這些數據只限於各學校自己分析,未能形成大數據,如果學校之間能夠互通互惠,大數據的組成指日可待;現時香港會收集並分析學生學習數據的學校並不多,而且只有校本的數據,只能組成單一數據倉庫(Data warehouse) 作簡單的分析,並不全面;而教師的專業是以學與教為主,缺乏分析數據的專才,即使有大數據亦未必能善用。

  隨着科技發展,大數據在商業活動的應用上有明顯增加,不少科技公司投放資源於發展大數據產業,教育界亦因此受惠;不少商業機構開始把商業用途的大數據分析系統應用於教育,甚至有學校結盟申請教育基金開發大數據平台,進一步發展學習管理系統以支援學習和評估。

教育迎接大數據時代
  那到底什麼是學習管理系統(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呢?它可以把學習資源、學習過程、地點、時間等結合,以應付學生學習多樣性,而大數據分析隨着人工智能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全面發展而變得不可忽視。通過A.I能夠提升分析數據的準確性、縮短分析所需時間,同時教師在大數據分析中亦能有所得益:

1.了解學生學習情況,並於着重點優化;
2. 配合學生能力安排合適的學習進度,促進個人化學習;
3. 因應學生的能力和需要,採取適切的教育方法(傳統模式/電子教學),有助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及學習動機;
4. 配合雲端及大數據可以打破課室框架;
5. 找出學生學習難點,提供適切的協助或輔導;
6. 分析學生對課程感興趣的程度;
7. 衡量及分析教師在教授課程的表現;
8. 教師更容易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過程,協助教師更有效地進行教學,學生更有效地進行學習;
9. 學校可以以大數據分析校內資料,方便製作校務報告。

  近年,各學校的STEM教育課程也進行得如火如荼,如何把大數據應用於STEM教育上備受關注,學生也可以運用A.I和大數據於STEM教育如智慧城市設計等,在學習編程過程中,A.I及大數據亦可分析每個學生進度,並作出個別電子化跟進。大數據包含各種各樣的信息,這些信息的數量以幾何級數的速度不斷增加;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學習進程,利用電子學習工具選擇自學模式;如坐車一樣,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目的地,並在各自的車站下車,大數據正正能夠做到適切的分析和輔助。

  同時,當我們利用A.I技術於大數據時,亦需要留意對數據使用情況的監督。因為在社會的各個層面上,已經逐漸出現了關於數據擁有權的疑慮、重要數據的具決定性、安全性等因素,以及如何透明地、有道德地使用數據的最佳方法,在大數據時代,資訊素養就更重要了。

  雖然香港在電子教學和大數據分析技術上仍未完全成熟,但如果教育局能擔負起領頭羊的角色,帶領學校走進「學習」新時代,支援學校於課堂上應用學習管理系統;又可為學校提供學習管理系統的建議或選購3至4個學習管理系統供學校免費使用,減少教師在開發及與供應商討論的時間,教師將更能受益。此外,在分析數據方面,如各學習管理系統間有相同的格式,便能互通分享數據,進行分析,學生也能更善用數據,自我提升。

JSIT 聯校資訊科技學會
T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