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視角:有關資源運用的學問

文: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關愛基金援助活動 津貼 STEM 電子學習 全方位學習津貼 體驗學習

政府號稱每年注入大量津貼給學校發展學與教及學校發展等,讓我們看看來年政府為學校提供了哪些津貼。

「學校應如何善用津貼呢?」這是每所學校每年都要面對的問題;以下,本文會嘗試分析「如何有效使用不同的津貼」。

善用津貼提升網絡設施


資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我們首先討論如何善用資訊科技相關的津貼。WiFi 1000在本學年大致進入收成期,大部分學校經歷數年嘗試及課堂經驗的實踐,都會在續約時配合校本需要而提升網絡設施。此外,隨着學校推行電子教學的情況日趨普遍,近200所中小學校已相繼推動「自攜裝置」(BYOD),學校的WiFi設備更不可或缺;WiFi 1000計劃雖然已推行多年及已趨成熟,但我們仍不時收到學校遇上不同困難的查詢;聯校資訊科技學會(JSIT)會安排合適的支援予相關學校。

 

學校可以揀選市場上適合的方案,以協助學校STEM的發展。
鳴謝圖片提供: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中學

 

加強技術人員支援 吸引專才


關愛基金援助活動——資助清貧中小學生購買流動電腦裝置以實踐電子學習(CCF BYOD) 計劃已推行了第一年,相信同工仍然遇到各種問題;由於政策推動主要針對低收入家庭的學生,而沒有被資助的學生為配合學校推動BYOD,要負擔購買流動電腦裝置的費用,在此消彼長之間,未有資助的家長定有微言,但教育局方面卻沒有進一步的解決方案;我們期望局方能聆聽教師、學校和各學會的建議,使學校在推動BYOD時能更順利。有基建、有學習工具,技術支援人員當然絕不可少,學校可以利用「資訊科技人員支援津貼」以加強學校技術支援人員(TSS)的待遇,以吸引更多專業技術人員投身教育界。

設立IT創新實驗室 打穩創科根基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資科辦)推「中學 IT 創新實驗室」計劃,希望在中學階段便為年輕人打下紮實的資訊科技基礎,藉以推廣本地的科普教育和壯大創科人才。這個計劃的設想確實很理想:為學校提供資源、推動科普教育……但是資科辦有否為教師提供足夠的支援呢?計劃的最終受惠者又是誰呢?怎樣才算是一個IT創新實驗室呢?

購買硬件要三思


當學校在思考的時候,業界必會「貼心」地為學校訂造合適的方案,建議學校買硬件、改善基建等……到最後,似乎計劃的最大得益者並非學生,反而是業界了,因為他們將會有無限的商機,即是又一次的學校添置硬件的購買潮將會出現。但是,買硬件就等於建立一個IT創新實驗室了嗎?所有「特別室」都會有一定的規格,那麼資科辦是否已為學校訂立相關的規格呢?消防要求、屋宇設備要求、衞生署的要求又如何?這樣算起來,計劃能否真正持續支援IT和創新教育呢?

提升IT和創新科技教師的專業培訓


我們再看看教師方面,他們是接受了專業教師培訓,以教與學為中心,但大部分教師的專業未必是資訊科技,卻要負責處理IT和創新科技教育,這對相當一部分教師而言,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我們又該怎樣就着學生的需要而作出適當的選擇呢?資科辦在推出計劃時只負責撥款,未有長遠的考慮,亦未提及如何提升老師把IT和創新教育的知識加入課程,學校在得到款項後的一切後續才是重點。

那麼,作為教師的我們到底該如何配合嶄新IT和創新科技設計教程呢?另一方面,近十年來很多中學都已將原有的設計與科技室(工場)改為其他用途,現在又大力推動STEM教育,單純以學校設備而言,已足夠校方頭痛。而且資科辦的「中學IT創新實驗室」計畫,只屬一次性撥款,不是持續性的計劃,怎麼壯大創科人才的供應?

其實,市場上有不少適切的選擇,學校可以揀選合適校情的方案,以協助學校發展;公營機構如「生產力促進局」會為學校提供服務、課程、場地、工具、甚至商界配對等資源,令學校有更好的開始,當然因為「生產力促進局」是公營機構,作為學校及商界的中間橋樑,減少學校被公眾誤會私相授受和利益輸送的可能性。

 

津貼為學生組織更多走出課室的體驗學習活動。
鳴謝圖片提供: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中學

每年撥款 靈活運用津貼


來年度「全方位學習津貼」由以往香港賽馬會全方位學習基金或其他一筆過撥款轉變津貼方式,新津貼目的是讓學校可因應校情,靈活運用津貼於不同學習領域和課程範疇;在2019/20學年,每所公營學校每年可獲校本津貼15萬元,班本津貼按學校每學年核准班級數目計算,津貼額分別為中學每班每年42,000元和小學每班每年25,000元,津貼額每年將根據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的變動而調整。

以開設24班的學校為例,小學每年可獲約75萬元,中學可獲約116萬元;津貼為學生組織更多走出課室的體驗學習活動,讓學生獲得更活潑和更豐富的學習經歷、拓寬視野、提升學習動機和興趣,以促進全人發展。津貼可運用於︰

組織走出課室的體驗學習活動,把全方位學習策略融入各學習領域/科目和跨課程教學;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包括智能發展、德育及公民教育、社會服務、體藝發展、與工作有關的經驗;購買推行全方位學習所需的設備(包括相關設備的維修保養)、消耗品、學習資源;以及支付教師帶領學生活動的開支。

恆常性津貼 更具彈性

有效運用「全方位學習津貼」可以令學校及教師更靈活地安排活動,帶給學生更全面而多樣化的學習經驗;由以往一次性撥款改為恆常性津貼,也可以增加全方位學習的延續性和學習成效,讓學校可以妥善分配資源。坊間亦有公司為有關津貼度身訂造了「點心紙」,學校可以按照校本需要,選擇適用的活動及培訓,藉以減少教師額外的工作量;但學校亦需特別留意是否有部分商業機構巧立名目,藉機「清理倉底貨」,而博取學校不慎購買不合適的服務或設備。當局亦應聽取學界專業的建議,考慮設立一套機制,規管向學校提供相關服務的機構,以保障學校、家長及和學生權益。

學校可因應發展而靈活運用津貼,建議組織更多課室外的體驗學習活動,讓學生獲得更更豐富的學習經歷、拓寬視野。
鳴謝圖片提供: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中學

了解教師真正需要


學校每學年都會得到多項不同的資助,當局方以為撥款已是為學校爭取最好的福祉,以為派發津貼就可以幫到學校的同時,請了解一下教師真正的需要,否則只會再一次好心做壞事,正如我們之前討論過的「成功爭取」全面學位化所帶來的問題,不少行政人員甚至基層教師無所適從,感覺難受,甚至對新政策反感。同時,亦因為「成功爭取」,有學校將會面對人力資源問題,為此而需要減少教師的數目,而令到我們的學生因此失去一位好教師。

事實上,如何善用各項撥款是一個很大的學問,政府派錢的同時,請先了解學校各持份者真正的需要,為學校提供支援,撥款才會用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