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返回上一頁
教育傳媒到校
2021年10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 - 2021年10月

兩個學習 三個計劃 助學生實踐「四學」


培育出三位「星之子」的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一向重視給予學生平台實踐所學,為此在本學年學校開始重點發展「兩個學習——三個計劃」:自主學習、體驗式學習、「STEM 創客共享空間」計劃、長幼「適」「簡」計劃及「Project WeCan」學校起動計劃,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建構全面的知識。鄧智光校長深信「知識來自學習,智慧來自生活」,只有學生親身經歷,才能夠將知識內化,真正完成整個學習過程。

傳授「四學」概念 助學生規劃人生

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會受不同因素影響,當他們對於一些事物零認知、無從入手時,就難以主動學習;另外,學會自律同樣是自主學習中一個重要的元素,當學校能夠針對箇中問題提供支援,學生的成績自然能有所進步。學校推行「Project WeCan」學校起動計劃,作為學生展示自學成果的平台。在計劃第一期,學校會推行E-café,讓學生從中發現學習需要及協助尋找學習的動機,如職業英語、應用技能等。「在課堂上建立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後,同學也需要相關情景實踐所學知識,了解自己的知識結構與社會需求的差距,從而有目標地補足。」經過上一學年,老師已接受完善的培訓,了解如何由以往單向主導的角色轉變為啟發引導者。學校亦吸收經驗,於本學年重點推展「兩個學習——三個計劃」,包含自主學習、體驗式學習、「STEM 創客共享空間」計劃、長幼「適」「簡」計劃及「Project WeCan」學校起動計劃。在推動自主學習方面,學校邀請相關專業人士進行講座,教授辨析自我目標、調整學習路徑的方法,讓學生能反思學習情況,並在不同環境中應用所學。

學校亦開設不同的學習班,如禮儀、飲品沖調等,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包含生涯規劃、職場體驗等。鄧校長表示:「我們希望同學能夠實踐『四學』:『想學』、『會學』、『願意學』及『能學』。藉由協助他們尋找學習動機及教授學習方法,培養他們願意學習的心,最終達致能夠自主學習。」

1.5 公里體驗式學習圈 將學習融入生活

鄧校長認為學業成績與學習經歷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即使孩子有了知識,沒有實踐經歷,也不利知識內化吸收。為此學校在本學年加強推展體驗式學習,助學生建立全面的知識、技巧及價值觀,豐富學習經歷同時強化學科知識。鄧校長指出教師團隊在教學觸覺上非常敏銳,單單是學校的周邊環境便能夠發展出不同的學習方案。例如「1.5 公里體驗式學習圈」是以學校為中心,將學習的環境拓展至社區,讓學生能夠深入了解自己成長的社區,同時領略學習和日常生活的密不可分。「例如探究屯門公路的空氣污染問題,我們特別與非牟利機構合作,發展了『好空氣社區』教育計劃,同學親自考察、採訪和量度等獲取資料並加以分析。」鄧校長表示,學生在活動中曾經告訴過他,以往空氣污染的指數對他而言只是數字,但在活動後他才了解到數字的意義所在。

另外,在「喝一口屯門河」專題研習中,鄧校長笑言,當初學生聽到這個專題的時候都嚇了一跳,下意識第一個想法便是︰真的能喝?學生正是從這個懸念中展開了研習,過程中學生需要以中、下游的河水作檢驗,再製作濾水器,將河水過濾乾淨,然後思考這些已過濾的河水是否可以飲用。「體驗式學習除了將知識應用至日常,更重要的是讓同學借助情景將不同學科知識整合成更立體全面,而且當他們真正了解問題的根源後,他們提出的建議會更具可行性。」鄧校長認為知識不應與生活割裂,學生以自己即將需要喝河水的前提下進行實驗,會更投入認真,以後在水污染的問題上會有更深刻的體會。在本學年,學校會繼續優化專題研習,增加整合優質水質的指標及元素,讓學生更全面了解水資源問題。

學校社區化 資源互有共享

除了不同的專題研習,學校更獲得優質教育基金撥款200 萬元,配合體驗式學習圈,設立「STEM創客共享空間」。在共享空間內,學生可以透過編寫程式控制房內的設備,如升降工作桌、燈光改變、智能霧化玻璃等,即時將課堂所學的程式進行編寫,掌握自己的學習進度。另外,學校亦會安排不同學科到共享空間進行學習,如科學科、電腦科,在課堂上探究魚菜共生、微藻養殖等課題,讓學生利用編程掌握各式各樣的生態數據,供往後分析之用。部份空間更會鋪設疊蓆和放置不同藏書,方便學生進行不同的閱讀活動或漂書活動等。學校亦計劃未來開放共享空間予社區內不同組織或人士使用,與社區連結起來,將學校教育的觸角深入社區,達至真正的共享。

在共享社區同時,學校亦鼓勵學生走入社區,因而推展長幼「適」「簡」計劃,學生藉着接觸區內不同階層的人士,了解當中的需要與難題。「推展STEM 教育的核心就是要讓同學明白問題的根源,對焦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而讓他們親自領悟,原來問題便是一切的起點。」因此學校十分重視安排學生進行多項社區活動,以往曾經有學生在探訪服務中發現了長者因手部關節疼痛、不靈活,而未能將毛巾扭乾,因而得到靈感研發出相關發明。透過真實情景啟發,繼而引伸出新想法、新意念,甚至創造發明,回應社會需要。鄧校長深信,回饋社會從來不分年齡,從小帶領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慢慢建立正向價值觀,連結區內人與人之間的情誼。

教育傳媒

鄧智光校長 鄧智光校長
兩個學習 三個計劃 助學生實踐「四學」 兩個學習 三個計劃 助學生實踐「四學」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
第二代「星之子」黃深銘(左一)及李鍵邦(右二)送贈自潔門柄回饋母校。 第二代「星之子」黃深銘(左一)及李鍵邦(右二)送贈...
學生帶領社區人士考察屯門區空氣污染黑點。 學生帶領社區人士考察屯門區空氣污染黑點。
學校在本學年加強推展體驗式學習,助學生建立全面的知識、技巧及價值觀,豐富學習經歷同時強化學科知識。 學校在本學年加強推展體驗式學習,助學生建立全面的知...
學校在本學年加強推展體驗式學習,助學生建立全面的知識、技巧及價值觀,豐富學習經歷同時強化學科知識。 學校在本學年加強推展體驗式學習,助學生建立全面的知...
學校開展「Project WeCan」學校起動計劃,作為展示和實踐「四學」成果的平台。 學校開展「Project WeCan」學校起動計劃,作為展示和...
學校開展「Project WeCan」學校起動計劃,作為展示和實踐「四學」成果的平台。 學校開展「Project WeCan」學校起動計劃,作為展示和...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