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4年9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 - 2024年9月
有機結合 自然連繫 綜合知識應用 實踐全人教育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致力提供優質全人教育,培育學生在德、智、體、群、美、情、靈七育的均衡發展。學校以綜合和應用為兩大主要的教學方向:綜合,即是綜合各學科的基礎能力;應用則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用結合,達到將知識實踐、應用的效果。葉億兆校長認為:「只有通過實踐而習得的知識,才屬於自己。」因此學校將教科書內或以外的知識自然融入課堂中,積極為學生提供不同應用和嘗試的機會,學會靈活運用知識與技能,為未來做好準備。
推動跨學科學習 建構完整知識體系
知識並不單是一個科目的延展,而是要打破不同科目的框架限制,將知識有機地結合運用。學校以跨學科形式結合不同課程內容,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貫通實踐,例如推出跨課程閱讀,以中文科為基礎,配合英文科、常識科以及校本課程,將不同課程的知識環環緊扣,透過更具焦點及延伸的閱讀深化同學的知識層面。同時,為了提升學生閱讀的深度及廣度,學校在跨課程閱讀計劃內,在中文科加入精教課堂,當中以文學經典作品、橋樑書及有趣的繪本為教學內容,配合自主學習策略,提升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課堂當中更會配合常識科和英文科,扣連課堂內容進行預習及延展閱讀,然後在課堂中展現閱讀中所學到的知識,綜合、內化吸收到的知識,使學習更深入,更有層次,學生在學習中能將知識融會貫通,成為一個愛閱讀、會閱讀的自主學習者。
豐富學習體驗 以知識回饋社會
楊可琪副校長指:「我們希望學生的學習能夠配合行動實踐,在日常生活中學以致用,用以促學,使知識更加牢固。」在教學中,學校積極為學生提供應用與實踐的機會。例如三年級,老師透過讀物《會呼吸的麵包》,提升同學的閱讀興趣,從中學習更多語文知識。如老師會安排小朋友用輕粘土感受製作麵包的過程,學習「搓」、「推」、「捏」等動作描寫。其後,學校更會帶領學生參觀麵包廠,了解麵包的製作方法。楊副校認為學習不單是知識的建立,更是品德的培育,要讓學生將來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他們需要學習如何將所學貢獻社會,就像書中的主人翁,成為一個有良心的麵包師傅,為社會作出貢獻。
生命教育計劃 從實踐中感悟
價值觀培育對孩子的成長尤為重要,學校為高小學生推出生命教育計劃,讓他們能夠從實踐中感悟。例如透過「人生大富翁」模擬遊戲,同學根據不同身份及經歷選擇人生路,從模擬經歷中明白人生路上會受到限制,但只要努力也可以取得成功;學校亦特邀從事不同職業的家長到校,為孩子介紹不同的工作,讓他們了解從事不同職業需要付出的努力,在擴闊眼界的同時,更有一個真實的環境與社區聯繫。
與此同時,學校邀請其他區外友校進行交流活動,讓學生運用在藝文課所學的知識,帶領肢體傷殘的小朋友介紹大埔區,如特色建築、景點等,從中學會溝通,明白與人相處之道。陳慧羣副校長分享:「活動後,同學都很感動,表示對方即使受到身體的限制,但他們都很努力。透過點點滴滴的機會,讓同學從知、情、行中有所感悟,從體驗中感受,打動孩子的心,培育正確的價值觀。」
STEAM 緊扣不同學科 綜合應用知識與技能
STEAM 教育緊扣不同學科知識,不僅打破了科目的界限,加強學生對科學、科技的興趣,更有助培養綜合應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成為 21 世紀新一代人才。故此,學校在課程中糅合 STEAM 元素,聯繫不同學科知識,並推出創客課程,培養學生的解難能力、協作能力及明辨慎思能力。讓同學透過運用知識與動手做,製作如太陽能小夜燈、心跳測量儀器、環保隔熱墊等,與課堂教學互相扣連,其作品更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此外,學校的 STEAM 教育更緊扣價值觀教育,讓同學嘗試飼養螢火蟲,除了從過程中了解螢火蟲的習性、相關的生物知識外,更重要的是一種生命教育。楊副校指:「大埔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螢火蟲,但因為污染、地方的不適合、氣候的變化,令螢火蟲慢慢消失。透過這種實踐,同學們學習到怎樣照顧牠們,明白到生命是無價、值得尊重的。另外,學生亦學習到不同的科學知識,探討全球暖化問題,從而明白到自己對社會、對世界的責任,需要懂得保育生態、愛護社區,才能令到物種延續下去。」
多元化資優課程 各自領域發揮所長
孩子擁有不同的天賦潛能,學校給予充足的發展空間,讓學生嘗試不同的課程,並安排資優班組進行不同培訓。資優課程非常多元化,包括語文班組、領袖培育等,學校會安排老師及外聘導師開展培訓課程,在課後幫助學生強化自己的潛能,使同學有更好的發展。同時,學校鼓勵學生積極參加不同校外比賽及活動,如「小特首」、「菁英盃」、「兒童飛龍大使」、香港資優學院學員等,讓學生各方面的潛能得以進一步發揮。透過不同的比賽及資優課程,讓學生擴闊眼界,累積經驗,提升自信心及成就感。
憑藉學校悉心栽培,學生在各自擅長的領域得以發光發亮。如三位學生在「第十二屆香港小特首選舉」中獲選為「小特首」;同學亦在「23-24 香港特別行政區傑出小學生選舉」中獲選為「傑出小學生」;在「23-24 年度大埔區傑出青年選舉」中獲「大埔區傑出青年」及「星中之星」的榮譽;在全港中、小學校際中文閱讀競賽 ( 小學初級團體組 ) 中勇奪魁首等,這些比賽為同學提供了一個平台展現不同的潛能。陳副校表示:「同學藉着參加不同的比賽發掘自己的閃亮點,信心會越來越大,也會發揮得更好,帶來更多更大的成功。」
升小銜接策略 攜手幫助孩子成長
幼稚園生進入小學,是教育銜接的重要階段。學校為了照顧學生的需求,制定了升小銜接策略,致力營造家庭般的氛圍,幫助學生培養安全感和自信心。例如學校安排每位小一學生擔任班中的一個服務崗位,這不僅服務同學,還幫助他們建立自我價值感。同時,學校為每位小一學生配對一位高年級學生,兩人不僅一起遊戲與閱讀,還互相贈送心意卡,表達關懷。學校亦聯同家教會舉辦百日宴,邀請小一新生及其家長一同慶祝上學 100 天。
銜接策略還體現在日常課程中。例如,中文課的跨課程閱讀計劃會選擇與學生經歷相關的繪本,如《小雞上學》和《上學的第一天,我的肚子裏有蝴蝶》。這些繪本讓學生在互動中感受到「原來我不孤單,有人和我一樣」的共鳴感。學生還會設計自己的繪本,記錄上學的經歷,讓老師和家長通過這些作品更了解他們的感受。
優質學習環境 實踐學用結合
學校擁有一個數萬呎農田,展現學生的綜合和應用的能力。該農田用於進行校本課程,讓學生嘗試耕種水稻。同時,學校亦安排學生與社區長者及幼稚園學生進行農耕活動。葉校長指:「農耕活動能夠培育學生的價值觀,特別是勤勞的特質。」校內亦設有室內恆溫泳池,供游泳課之用。「游泳的獨特之處是需要克服個人恐懼,在過程中學生能夠鍛鍊勇氣、堅毅的精神。」
環境的配合讓學生有不同的經歷,除了知識外,更能提供空間讓學生綜合與應用,從實踐中學習,為學生的成長作最佳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