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4年10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 - 2024年10月
鼓勵創新實踐 打造明日學府
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推行未來教育,把創新科技的概念融入各科,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在馮順寧校長的帶領下,學校設備先進創新,課程內容與時並進,除了「AI電視台」、「BSC Studio」等硬件配套,亦有「AI for the Future」、「同創共學」及「創意媒體」等創新校本課程,老師適性而教,學生適性而學,讓新一代提早適應未來科技驅動的世界。
設「創新教育及學校發展部」 營造敢於創新的氛圍
創新教育旨在鍛鍊學生的分析性思考與創新思維,學習解決現實世界中新出現的問題,同時亦要求他們具備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與策略,能快速處理和組織複雜信息,並同步思考決策與解決方法。因此學校老師成為「知識的設計者」,帶領教學跳出框架,以活潑通貫的方法,讓學生在學問的海洋前進,學習了解和組織新資訊。學校一直關注教師專業發展,鼓勵校內團隊持續進修,更設立「好點子分享」時段,讓各科科組和教學部門建立交流平台,分享成功教學例子,鼓勵同儕互動。
馮校長指,為施行更全面的創新教育,學校本年首度創立「創新教育及學校發展部」,以專責部門推動校內創新學習氣氛,同時亦讓學生和家長明白創新學習的意義和價值,「部門特意由不同科組老師擔任要員,團隊通力合作,將新興科技糅合至各科課程,並利用社會議題將其串連,使知識得以融會貫通,同學在跨科學習中能突破俗套,內化學問。」
有創新的團隊 才有創意的學生
在馮校長積極的推動下,學校老師對教學工作充滿熱誠,用心設計教案,常為學生舉辦特色教學活動,在校本課程加插具趣味性及深度的創新教案。例如為改變文言文艱澀乏味的形象,設計桌上遊戲「文學鬥」,並糅合中文科高中指定文言篇章課程,透過遊戲與闖關,讓文言文變得生動,使教學更有趣。此外,校內各科亦具備大量滲透創新教育元素的特色教案,學生可透過新興科技,如生成式人工智能、VR和AR進行學習,促進學習動機。不少教案更會融入社會議題,成效顯著,深受教育界讚譽,教案設計老師因而常被邀請到不同機構與大專院校擔任講者分享教學心得,足見校內師資之出色。
首創學界AI電視台 課程專業屢獲外界認同
人工智能是學校重要的教學工具,能提供切合使用者需要的教學內容,反映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強弱項。以AI英文食譜創作課程為例:同學在英文課上學習餐桌和烹飪的專業英語字詞,進而以英文指令指導AI合成菜式照片,之後在家政課上烹飪出來。創新學習委員主任孫芷珊老師表示,在人工智能繪圖的過程中,同學可藉由AI生成結果,自行覺察個人英語寫作的能力,反思自己的文字是否到位和準確。同學的英語能力愈好,字詞和文句愈豐富,AI生成的圖便愈好看。AI成為一種自學、自評的自主學習工具,學生透過與AI交流,大量活用英語,且立即便可以透過生成結果收獲學習成果,得到即時的回饋和成功感,大大改變昔日作文課上由老師改文,學生再度謄改的模式。
不得不提的是學校設立了學界首個人工智能電視台頻道「BSC CULTURE」,在「港AI.港文化」節目中,學生更利用生成式AI技術,成功製造出能以多種語言播報新聞的虛擬AI主播。
促進跨科跨界別協作 同學學以致用 成就別人
此外,學校設計了不同創新課程,如以擴增及虛擬實境(AR及VR)教授學生力學與運動知識,或與聯課活動團體BSC Studio合作,為社區長者拍攝婚紗照。
「教育不局限於課室,我們一直連結外界,為學生提供認識社會的機會,藉着與外界頻繁的互動和體驗,從中得到啟發,思考未來人生路徑,了解社會的發展趨勢。」馮校長表示,學校致力與不同機構合作,如香港漁民青年會、屯門區議會等,讓同學將所學用於社區和弱勢族群上,以己之長幫助他人,充分發揮佛教「自利利他」的精神,馮校長更提到,有長者以毛筆寫了一封長達3頁的信,感謝同學為他與患有認知障礙的妻子重回舊地,拍下珍貴的一刻,藉以懷緬昔日的時光,這一切,更讓馮校長確信,這就是學習中最好的果報。
未來,學校將會和西貢深灣魚排的漁民合作,在對方的協助下於校內試行養殖珍珠蚌,讓學生了解保育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同時認識深灣養殖的議題,成功養殖的珍珠更可與大專院校合作,作為開設校內珠寶設計課程的教材,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職業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