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年1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福德學校 - 2025年1月
掌握英語技巧 自信放眼世界 建構關愛學習環境
福德學校以「謙恭進德、力學致知」為校訓,致力於培養學生成才,使其品學趨於完善,能明事理、辨是非,成為開明、樂觀的孩子。在英文學與教方面,衞智立校長認為建立英語基礎非常重要,學校透過課程、語境、活動等,培養同學對英語學習的信心,能夠通過英語作為連接世界的橋樑,了解各地的文化和傳統,從而建立國際視野。
打好英語基礎 培養學習信心
學校致力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英語基礎,對於初小階段,校方強調Phonics教學及閱讀。自小一開始,學校便安排外籍英語教師進行Phonics教學,幫助同學從小掌握拼寫和閱讀的技巧。老師亦會在日常課堂中展開小組學習,教授「Five Magic Steps」閱讀策略,讓學生從題目、篇章和前後文中分析,找出正確的答案,幫助他們達到「Learn to Read」的目標。當學生掌握了閱讀、拼寫和發音的技巧後,他們明白到英語學習有法,從而在未來的學習中增強信心。
至高小階段,學校希望學生在初小的基礎上進行「Read to Learn」,通過閱讀認識世界,並獲得更多的英語體驗。考慮到高小同學即將面對升中面試,老師在恆常的英文會話訓練中,會融入一些對答的內容和形式,並特別訓練他們的朗讀技巧,如重音和間段,使他們能夠更清晰、更優美地朗讀英文文章,幫助他們在升中面試時更有自信。
豐富學習體驗 活用英語、放眼世界
衞校長認為:「英語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連接世界的一道橋樑。我們希望小朋友不僅掌握英語知識,還能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和傳統,建立國際視野。」為此,學校為學生安排多元化的英文學習體驗,提供放眼世界、活用英語的機會。學校一直是香港都會學校議會及香港中文大學學術交流處合辦的「開心學英語」(Happy English)計劃的成員學校,早前主辦聯校英語日營活動,以‘Around the World’為主題舉辦活動,邀請香港中文大學的交流生與9間學校的師生共同參與。在活動中,學生穿著不同國家的服飾,用英語介紹各地的文化,並以此為主題進行活動和遊戲,探討各國的風土人情。
學校也積極安排境外遊學的機會,曾前往日本和韓國等地,未來計劃到英國,讓學生以英文作為工具,與當地人溝通,增強說英語的自信心,了解世界的發展,增廣見聞。此外,學校每年四月均參與聯校的「青年論壇」活動,安排學生參與英語辯論比賽,與友校和外國的交流生交流。這不僅訓練學生的英語辯論能力,還能讓他們接觸和反思社會及世界議題,為他們的成長與識見帶來正面的影響。
營造愉快英文語境 建構有愛學習氛圍
良好的英語環境有助於鼓勵學生多聽、多說,學校將星期二定為英文日,當天安排相關的小息活動和英語宣佈,以營造校園英文氛圍。此外,學校舉辦常規的午間英文活動,如攤位遊戲,期望學生能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透過遊戲與活動提供將英語學以致用的機會。
此外,學校推出英語大使計劃,打造有愛的英語學習氛圍。英語大使由三、四及五年級的學生組成,他們不僅參與籌備小息及午息的攤位活動,還擔任同儕互助的角色,協助一、二年級英語能力稍遜的學生。每週二和四,英語大使會到低年級班級伴讀,擔任「Reading Buddy」,幫助有閱讀困難的學生。
這種高年級照顧低年級的方式,使英語學習變得更有溫度和快樂。對於低年級的同學,英語大使以同輩的身份提供適當的鼓勵和支援,成為他們的模範,激勵他們努力進步;對於英語大使而言,這不僅是溫故知新的機會,還能藉着「Reading Buddy」應用英語閱讀、會話及聆聽技巧,建立運用英語的信心,並培養品德價值觀、領導才能、組織能力及溝通能力。
推動英語閱讀風氣 建立英語閱讀興趣
閱讀是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學校積極推動校內的英語閱讀風氣。因此,為學生選擇合適的英文讀物至關重要。學校會於學期初為初小學生進行閱讀測試,了解學生的閱讀水平,安排適合他們程度的英文圖書。衞校長指出:「同學閱讀適合自己的英文圖書時,會更容易掌握,從而明白閱讀英文書並非困難之事,漸漸對英文產生自信心。這些書籍的內容不會過於深奧,還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幫助學生在能力上有所提升。學期末,我們會再次測試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以了解他們的進步,並鼓勵他們繼續努力。」
在日常教學中,學校廣泛運用電子學習,除了安排學生閱讀實體書外,還引入AR英文圖書閱讀系統,讓同學在閱讀過程中結合電子工具,提升對學習英語的興趣。此外,四年級的學生亦參加QTNS計劃,透過網上平台閱讀非小說類英文圖書,並回答相關問題。學校希望學生能在非小說類讀物中學習人文、科學和藝術等領域的知識。一方面,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非小說類圖書,深入探討感興趣的內容;另一方面,學生能夠了解不同領域所使用的英文詞彙,為未來升上英中打下基礎。衞校長表示:「我們希望小朋友在閱讀時能從興趣出發,進而在實際練習或考試中具備更大的信心。」
分層教學機制 照顧學習差異
為了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學校採用分層教學機制,並在教學及課業方面作出特別安排。在外籍老師的課堂中,除了外籍老師外,還特別安排本地英語老師和教學助理協助教學,照顧學生在學習上的不同步伐,確保他們獲得適切的支援。
在功課安排上,學校根據學生的程度進行調整,提供分層工作紙,貫徹因材施教。這些工作紙上標有三角形和星星圖案,三角形代表較為淺顯的基礎題目或提供較多提示,讓能力稍遜的學生能夠完成,從而建立學習信心;星星圖案的題目則較具挑戰性,為英文能力較強的學生提供挑戰,促進他們進一步學習,打好英文基礎。
循序漸進幼小銜接 適應小一英文教學
幼稚園生升上小一需要時間適應,學校因此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幫助學生逐步適應小學的英文教學。在每年八月的小一適應課,英文老師會為準小一生安排了英語適應課程。校本課程也根據學生的實際程度進行調整。同時,為了減輕同學初升上小學所面臨的壓力,小一階段不設第一次的中期學業評估,並減少默書次數。默書內容則採用逐次遞增的安排,讓同學在小一階段逐步掌握拼寫技巧,吸收不同的詞彙,從而輕鬆適應小一的英文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