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年1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李陞大坑學校 - 2025年1月
打造多元國際化學校 建構關愛校園 締造美好人生
位於灣仔區的李陞大坑學校貫徹「智、仁、勇」的校訓精神,致力培養學生努力不懈地追求知識,慎思明辨,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以應對社會的變遷與需要。葉小麗校長帶領教學團隊積極打造國際化的學習氛圍,設計各類特色校本課程,並制定個性化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英語基礎,培養積極正向的人生觀,締造美好豐盛的人生。
高度國際化學習環境 濃厚英語學習氛圍
學校收生一直多元而廣泛,校內有十九個國籍的學生,營造了一個高度國際化的學習環境,大部分學生都以英語作為交流的主要語言。因此,除了中文科外,校內其餘科目基本上都使用英文進行教學並使用英語課本,包括數學科和常識科等。在其他活動時,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互動亦以英語為主,這使得學生的英文能力普遍較高。學校選用的英文課本更是國際學校使用的教科書,因此到六年級時,學生已經掌握了接近初中英語水平的知識。基於這樣優質的英語教育環境,即使是內地新來港的小朋友,在就讀半年後也基本能用英語進行暢通無阻的對話。
特色校本課程 多元學習經歷
學校在英文教學方面不僅選用了水平較高的教材,還為學生舉辦英文辯論賽和開展由外籍英語老師教授的「Thinking Skills」課程,將英語作為學生提升思維能力的工具。此外,學校還有其他特色課程,如早在五年前就在一至六年級推行系統化的靜觀課,由外聘的英語導師教授,帶領學生學習專注、調整和控制自身情緒。
與此同時,學校還特別開設了常規課程以外的其他課程,如天文課,並邀請過往在國際學校任教的外籍導師在禮堂內特設的移動太空館中進行教學,以此讓每一級的同學都有機會親身體驗,並在學習過程中汲取更廣泛的天文學知識。
深化英語知識內涵 設立目標、連接國際
學校不僅重視學生的英文能力培養,還提供豐富且多元化的課程,以幫助學生深化知識和文化內涵。例如,學校參加了賽馬會的「賽馬會運算思維教育」計劃,該課程由香港教育大學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聯合編制,旨在啟發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數碼創意。整套教材均以英文授課,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英語應用機會,並拓寬了他們的知識領域。正因為學生們奠定了穩固的英文基礎,學校的畢業生在升讀重點中學後,英語成績經常名列前茅。
學校每年都會參加ICAS Assessments國際聯校學科評估及比賽,有同學在英語科中取得前1%的優異成績,榮獲「高級榮譽獎證書」。這些國際性的英文測試是評估學生語言水平的重要途徑,因為英文作為世界語言,是連接國際的橋樑。通過測試,學生能夠了解自己在國際上的英文水平,從而設立更高的學習目標,持續追求進步。
不僅如此,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學校選用了Oxford International 教材。該教材收錄了豐富且知名的英文篇章,如Roald Dahl的《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等作品,這些故事充滿趣味性和新鮮感,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力。此外,教材的題材廣泛,涵蓋不同國家的文化傳統和民間故事,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培養國際視野。
促進文化共融 建立關愛校園
學校致力於建立共融和關愛的文化,鼓勵同儕之間互助互學,並懂得彼此尊重和包容,樂於接納和欣賞彼此的差異。葉校長表示:「有家長與我分享,她的女兒在學校結識了兩位來自不同國家的摯友,透過日常相處,她對其他地區的生活習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例如認識印度的素食習慣。」學校的學生從小就學會如何與不同背景的人溝通,實現文化共融。
在關愛共融的環境中,學生能夠感受到接納的氛圍,樂於為其他同學提供幫助。當班級中有插班生時,他們會主動關心和照顧,這不僅促進了友誼,也增強了同學之間的互助學習。多年來,學校觀察到這種互敬互愛、彼此扶持的行為非常普遍,讓同學們在校園中感受到強烈的歸屬感。這樣的環境不僅促進了英語能力的顯著提升,還培養了更開放的國際視野和包容的心態,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照顧學習差異 個性化教學策略
近年來,隨着新來港學生增多,為照顧學習多樣性,學校特設課後輔導班,選用具系統性的教材,每周兩日進行課後學習,以穩固學生的學習根基,並幫助他們跟上學習進度。
對於英語為母語但有進步空間的學生,學校提供適切的幫助,如課後小組學習,通過閱讀、活動和伴讀等形式,分階段和難度進行閱讀活動。
此外,學校還重視其他國籍學生的中文能力培養,設計相應的銜接課程,並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實施相應措施。例如中文科和數學科,學校開展拔尖補底班,為學生提供不同學習進度和難度水平的課程。
推行交流計劃 促進社會聯繫
學校積極參與姊妹學校交流計劃,定期與內地學校進行交流和互相學習,讓同學們能夠拓寬眼界,意識到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似性和差異性,並培養包容、求同存異的心態。在與姊妹學校的交流中,學生不僅能提升中、英文水平,還能學習不同特長,如書法、乒乓球等。透過交流活動,同學可以在過程中掌握及應用多種語言,日後成為超級聯繫人,促進不同地域之間的聯繫與發展。
協助學生課程銜接 開展適應性教學
為確保每位學生都能掌握課程內容,學校強調能力的培養,而非應試教育,期望為學生奠定詞彙基礎和學習技巧。教學團隊於一年級採用澳洲的拼音教學法,幫助同學更順利、輕鬆地閱讀英文課本。
一至二年級的學生每周會參加閱讀課程,以提升他們的閱讀水平;三至六年級,學校開設每周一節的Thinking skills course,教授學生用英文掌握文獻研究、學習技巧,並善用腦圖等工具梳理思維和解決問題。
此外,為幫助新生適應校園生活,學校還設有小一適應課程,關注同學的生活、學習需求及在校情況。老師選用繪本作為教材,採用輕鬆、愉快的教學策略,減緩剛入學的不適應和學習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