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教育傳媒到校
2025年10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香港仔工業學校 - 2025年10月

學業品德相輔相成 多元機會發光發亮

香港仔工業學校創辦於1935年,至今已接近90年,是少數附設寄宿計劃的文法中學,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機會和經歷,多年來在各個領域培育了大量優秀人才。學校以「陪伴」的教育理念貫徹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寄宿生活,透過規律學習、有序作息,糅合為人處事的正確價值觀,藉着宿舍生活讓學生「學讀書、學做人、學走永生的路」。沈明輝校長深信教育是「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工作,每一位學生都有各自的天賦潛能,老師會與同學建...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到校
2025年10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聖公會蔡功譜中學 - 2025年10月

建立成功光譜 造就豐盛人生

聖公會蔡功譜中學以仁愛忠誠為校訓,強調學生六育均衡發展,致力培養學生成為具自學精神、文化修養和良好品格的年輕人,對於家庭、社會、國家和整個世界作出貢獻。曾珮瑜校長指:「『愛』是我們辦學的核心價值,並非僅為社會培育棟樑,而更是要讓學生在充滿愛的環境下成長,追求智慧、慈愛,以及能力的生命,同時發揮潛能和品格強項,學會勇於面對挑戰、不怕失敗,並懂得感恩、欣賞自己和他人,成就充滿幸福感的豐盛人生。」 思源...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到校
2025年10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萬鈞匯知中學 - 2025年10月

語言為橋、科技為翼 培養國際視野

萬鈞匯知中學一直以開放的態度推動教育創新,將語言教學、國際交流與科技發展有機結合,致力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具備面向世界的視野與能力。學校以「語言為橋、科技為翼」的教育思路,將培養「具備國際視野、適應未來發展」的學生作為核心目標。在黃建新校長的帶領下,學校的每項措施都緊扣時代脈動,既奠定學生的知識基礎,又培育其核心素養,讓教育真正與時並進,幫助學生連接世界、走向未來。 發揮語言教學優勢 扎實英語...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到校
2025年10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靈糧堂劉梅軒中學 - 2025年10月

尋找正確路向 學生發光發亮

靈糧堂劉梅軒中學一直以來致力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以成長思維為導向,積極創設平台,提供豐富的學習經歷,助學生成長並發光發亮。林治彬校長秉持「誰都可發光,只要找對了地方」的信念,相信每位同學雖起步點各異,卻皆有自身長處與潛能,只要有目標、找對方法並堅持努力,終能有所成長與進步。 「創科農場」體驗式學習 實踐跨學科知識 學校主張以真實場景開展體驗式學習,打造「創科農場」作跨學科基地,創造動手機會,讓學生...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到校
2025年10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孔聖堂禮仁書院 - 2025年10月

貫徹儒家精神 推動創新教學

孔聖堂禮仁書院在辦學理念的傳承、國際交流的實踐、新來港學生的銜接支援、語言教育的創新、科技教育的探索以及品德教育的堅守等方面,都展現出獨特的辦學特色與深厚的教育情懷,全方位呈現在時代變遷中的教育追求。楊永漢校長始終圍繞「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這一核心目標,帶領教學團隊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搭建了廣闊的平台。 延續傳承儒家精神 確立「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孔聖堂的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35年,當時五四運動蓬勃...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到校
2025年10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馬錦明慈善基金馬陳端喜紀念中學 - 2025年10月

學術與品格雙向發展 自我成長回饋社會

馬錦明慈善基金馬陳端喜紀念中學致力為每位學生打造一個既能收穫知識、又能實現自我成長、學會關愛他人的校園環境。在崔永浩校長的帶領下,學校圍繞學生全面發展的核心目標,從建設關愛校園、提升教學質量、開發特色課程、拓展多元學習以及關懷學生心理健康等多個維度,構建了一套科學且富有溫度的教育體系,讓學生能在充滿愛的學習環境下茁壯成長。 建設關愛校園 服務社區、實踐共融 在過去兩年,學校高度重視建設關愛校園,精...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到校
2025年10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天主教普照中學 - 2025年10月

積極創新探索 明確學習目標 創造豐盛人生

天主教普照中學重視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效能,袁玉蘭校長相信學習的動力源自於學生的內心,提升學習動機和效能除了需要學校的努力外,更重要的是學生主動投入,協助他們建立明確的目標、自信與方向,學校才能夠提供適切的支援。因此,學校積極制定不同嶄新的教學策略,如多元活動、資優教育等,提供不同成功的機會,讓學生增廣見聞,建立自信心和自我形象。 資優教育建立目標與自信 從挑戰中激發學習動力 近年學校通過三層資優...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到校
2025年10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 - 2025年10月

用AI驅動創新教學 以科技培養多元技能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多年來致力於為學生提供全人教育,並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不僅關注學術層面,還照顧學生在心靈和潛能等方面的發展。近兩年來,學校連續擴班,獲得區內家長的認同。面對未來,甄靄齡校長認為掌握科技能力及軟技能,如溝通能力和共通能力,將是未來必需的能力。因此,學校重點關注以AI驅動創新教學,並透過課堂內外的學習經歷,裝備學生迎接未來所需的知識、技術和軟技能。 科技驅動創新學習 掌握...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到校
2025年10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聖公會聖匠中學 - 2025年10月

盡顯個人才能 成就學生頂尖大學夢

聖公會聖匠中學秉持「忠、訓、勤、勞」的校訓精神,以「栽培敬業樂群生命,創建和諧關愛校園」為己任,培養學生積極學習、勤勞工作及服務人群的精神。吳嘉鳳校長相信每個人都有價值,「不論是哪一類學生,我都希望能夠提供最適合的教育,讓他們愉快學習,找到未來出路。」學校透過優化課堂、人工智能技術、個人發展培育及一系列學生支援,讓同學在六年間展現自我,發展個人價值,成就學生頂尖大學夢。 引入人工智能 促進學習效能...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到校
2025年10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漢華中學 - 2025年10月

多元培育 築夢八十載

漢華中學以80周年校慶為新起點,持續完善培育體系,用全方位的支持為學生鋪就多元成長之路,讓每位學子都能收穫知識、鍛鍊品格、綻放光彩。近年來學子們屢創佳績,在升學路上收穫頗豐。多名學生順利升讀海內外頂尖高校,其中不乏香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知名學府。這些亮眼的成果,離不開學校全方位的支持與培育,從跨課程閱讀、STEAM,到英語教育等的精準引導。 跨課程閱讀 培養自主學習 新學年,學校確立了三大...

教育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