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 共創 共融」電子學習平台 支援融合特殊學習需要學童

文: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教案分享 香港教育大學創新項目巡禮 香港教育大學 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 冼權鋒教授 特殊學習需要 特殊教育 香港教育雜誌42期 教育專業第18期

  電子學習在現今已經是新常態,老師透過不同的網上平台向學生教授知識,課堂不再局限於實體課堂上。特殊學校由於編制上較為不同,在電子學習平台上難以發展,無意間造成主流學校和特殊學校學生之間的數碼鴻溝。為了以科技支援特殊學校,並為不同能力學生提供均等的學習機會,香港教育大學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總監冼權鋒教授和他的團隊聯同融合教育電子學習協會,合作開發首個為特殊學習需要學生而設的電子學習平台,讓學生按自己的步伐,隨時隨地學習。

建立香港首個特殊學習 需要教材資料庫
  香港教育局於 2014 年開始向 100 所公營學校提供電子學習支援,透過津貼,學校添置電子裝備以配合教師在課堂上使用電子教材,可見電子學習已經成為一個大趨勢。然而特殊學校的課程需要按不同學生的程度來編寫,在技術上較難電子化,加上市場小,因此市面上並沒有任何電子教材予特殊學校使用。三水同鄉會劉本章學校的仇恒初校長同樣認為科技能夠幫助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及差異,接受科技教育是每個學生的權利,因此聯同另外兩所學校——東華三院徐展堂學校和中華基督教會基順學校,成立「融合教育電子學習協會」,希望作為香港特殊教育電子應
用的先導,並推動持續發展。
  「香港教育大學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亦以協作方式與「融合教育電子學習協會」共同開發首個為特殊學習需要學生而建立的電子教材資源庫——RainbowStar。這個資源庫內有近 600 本的電子書,內容橫跨小一到中六的課程,覆蓋層面廣泛,因而受益的學校有 31 間,佔全港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半。

因應個別差異 作出適切應對
  藉着 RainbowStar 一站式平台,不同學校的老師能夠上載和共享教材,並能修改所有內容,讓老師能夠因應學生的差異作出調適,貼合學生需要。對特殊學生而言,感官刺激是相當重要,因此教材加插大量多媒體元素,如聲音、動畫、影像等,都能提高學生的專注力。除了單向的感官刺激外,冼教授指出互動性亦是吸引學童的重要環節。例如在聆聽了某一生詞的發音後,學童可以以錄音方式回應,軟件亦能作出即時的鼓勵性回饋,讓學生投入其中,同時減少老師重複批改,老師能更善用時間。
  老師在課堂上亦會使用此平台,並能更有效地掌握及查看全班學生的作答表現,實時作出課堂內容上的修改,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在有需要時及早介入幫忙。使用過平台的學校反應亦非常正面,有老師反映,混合電子模式和傳統模式教學,使學生能按自己情況重覆練習,而且獎勵機制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2020 年停課期間,師生均得益於此學習平台,仍能持績進行互動式的教學。

為香港特殊教育界 作準老師培訓
  冼教授和他的團隊針對計劃的成效作研究和審視電子書的質素,適時的作出回饋。透過觀察實際課堂及與老師在課後的討論收集數據,以便在不同層面上作出改善,同時亦作出追蹤研究,觀察電子書對同學學習產生的轉變。團隊每年更會審視電子書的質素,抽取資料庫內的電子書交給專科同事給予意見。教大作為香港教師的搖籃,冼教授將過程和成果融入特殊教育教師培訓課程,更舉辦了不同的研討會或工作坊,讓受訓老師參與其中,希望讓他們提早接觸特殊教育,為推動香港特殊教育界電子學習作出貢獻。
  「這個計劃可以體現院校與特殊教育學校在學與教的發展模式是缺一不可。」冼教授認為教大團隊的角色只是幫助承傳,以理論作指導,然而沒有融合教育電子學習協會及學校的參與,那麼一切都只是紙上談兵。透過 RainbowStar 平台收集得來的大數據,團隊將來會將數據分析並作出研究,以便更了解特殊學童的需要,藉此與教師、治療師、學者共享經驗。

融合教育電子學習協會:https://www.elfie.org.hk/

如有查詢,歡迎致電 2948 7556 聯絡香港教育大學,知識轉移辦公室 凌先生。
如有興趣商品化本項目,或進行後續合作計劃,請聯絡香港教育大學知識轉移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