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與學校縮班,原因何在?(下)

文: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JSIT 聯校資訊科技學會 T老師 學校縮班 教育局 適齡學童

  上一期我們分析了地區和學校縮班的原因,這一期我再由另一角度去了解學校縮班的可能。首先,我們先細看以下數據:

 

  根據上頁數據反映,未來兩年,小學(6至11歲)學齡人口都有正面增長(約數千人),直至2022至2023學年開始,學齡人口開始下跌約2,000人(以25人一班計即約80班),到2023至2024學年更明顯下跌約9,100人(約共360班)。如果按照這樣的跌勢,往後會如何呢?跌勢難以估計,但教育界的困難卻可以預料——我們將可能再迎來一次學校縮班潮。讓我們想像一下:全港雖然有近600所小學,但不是每所學校都會發生縮班情況,而是個別學校可能一縮再縮,甚至不能收到兩班學生的最低人數(26人),情況令人擔憂。

  面對兩年後再一次的學齡人口下跌,縱然教育局汲取歷史教訓,已經作出部署和改善制度來協助學校渡過難關,但學校亦不可以掉以輕心,應該先發制人,找出方法,減低縮班的機會,以下有幾點參考建議:

  1. 加強區內宣傳,通過派發學校宣傳單張、接受雜誌或其他傳媒訪問、加強網上宣傳等,以不同形式展示學校「亮點」,令區內人士對學校有更深入了解。
  2. 提升學校的地區競爭力及提升學校知名度,例如:
    a. 展示學校特色項目,如學生於音樂、體育、藝術以及科技發展等佳績;
    b. 學生表現熱愛學習、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具有自主學習能力,而他們的學習潛能在學校能得以發展;
    c. 學生展現已培養喜愛閱讀的習慣;
    d. 學校已積極建構多元文化,並能夠營造語文學習環境及氣氛;
    e. 學校已善用資訊科技於學與教,學生亦因而提升他們的學習效能;
    f. 學校十分重視關愛學生及照顧學習多樣性,全力協助學生發展個人化學習等。
  3. 保持學校優良文化及健全行政,避免有經驗教師大量流失,造成教學質素下降,使到學校形象受損。
  4. 轉換學校地理位置及環境,通過申請新校舍(教育局近年不斷推出新校舍提供學校作遷移校舍之用),在新地區收取學生,有助減少原有地區的學校競爭壓力,以降低地區性縮班危機。  

  教育局亦可以採取多項政策及措施協助學校解決困難,例如:

1.於新學年計算每班人數時,接受計算收取小一插班人數作為開班人數之限;
2. 協助學校於本區及跨區推廣及宣傳;
3. 增加教師人手比例,保持教學團隊穩定性;
4. 改善樂於服務舊區學校的校舍及配套;
5. 減少新辦學校,將新校舍提供予弱勢學校以作遷校,減少競爭性;
6. 提供額外資源予位於人口老化嚴重地區的弱勢學校,以支援學校持續發展。

結語


  適齡學童人口下降問題是一個社會性的難題,確實難以憑幾項建議解決,隨着適齡學童人口減少,衍生出來的問題只會逐漸浮現。最直接的是影響學校收生,加上社會轉變、香港人整體教育水平提升,令學校生存空間更加狹窄。但如果學校因為縮班而令教師人心惶惶或需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去「救校」,將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質素。


  但有危便有機,如果我們把適齡學童數字下跌作為一個契機,因班級人數相對較少,降低師生比例,教師便可以因材施教,讓教師能騰出更多的空間照顧不同學生的需要,讓學校能發展出獨特的教育特色。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金融城市,需要有一個良好的教育體系,維持輸出高品質的青年人,而擁有良好教育的成年人會讓社會發展迅速,人們更正面、人生更豐盛。

 

JSIT 聯校資訊科技學會
T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