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幼教 以「修身」哲學融入課堂
教案分享 教育資訊 校長專訪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第19期 愛國教育 國家安全教育 基督教樂道幼稚園何敏茵校長 基督教樂道幼稚園 何敏茵校長現時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主要涉及初小至高中,至於幼稚園又如何建立學生的國家觀念呢?學校在實際執行上,教育局該如何支援呢?基督教樂道幼稚園何敏茵校長認為,很多概念從小培育最好,尤其價值觀方面,幼稚園的教導絕不可少。
良好的小公民
如前述,國家安全教育範圍非常廣泛,由家務到環保概念都有。《禮記.大學》中載道指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概念。修身,其實已經算是國家安全教育的範疇。是以何敏茵校長坦言以這個角度來看,幼稚園教導「修身」的部分會較多。她說︰「幼稚園課程其中一個教育目標,是培育小朋友正面的價值觀及積極的態度。學生認識自己、尊重及關愛別人,熱愛生活,展現良好行為,都是『修身』的品德培育。小朋友有積極的態度,樂觀自信、勇敢挑戰,長遠來說就是幫助社會及國家培育品格良好的人才。」當然,守規則、愛護公物、尊重及關愛別人,亦會逐一融入課堂及活動當中,幫助小朋友成為良好的小公民,繼而再讓
他們了解國家與自己的關係。
以典型的文化象徵入手
教育局有提供課程目標讓學校跟隨,發揮空間亦大。何校長指,幼稚園的小朋友較為適合以綜合模式學習,透過生活體驗課程內容。她笑說︰「我們會介紹國內很多的名勝,例如萬里長城,會有照片和影片,加深小朋友印象。當然小朋友最喜歡的還是大熊貓,惟疫情下較難帶小朋友到海洋公園,然而學校放有大熊貓公仔,亦會請同學寫信給大熊貓。別忘記需要教導小朋友大熊貓是我們的『國寶』,教育局有提及需要建立自然連結——國寶大熊貓自然聯想起祖國,便是自然連結的好例子。」
校內老師會以不同方式讓學生認識國家,例如故事、角色扮演、圖畫、兒歌、遊戲等。以日常主題入手,特別是中國傳統節日,會教授慶祝方法、意義。教師亦多介紹中國文化,包括水墨畫、書法、陶藝等。何校長指,課程內有甚多國家元素,包括展示國旗、播奏國歌,另設有主題壁報及區角,提供更多機會及不同元素,讓學生能愉快自由地學習。
冀增培訓 加強家長教育
何校長希望教育局可以多提供教師培訓︰「無論家長還是教師,在他們成長時期所受的教育,對愛國教育的課題接觸及認識不多,所以在課程指引上,越具體越明確便越好。加上每所學校校情不一樣,多點同工的分享與交流亦非常重要。」另外,何校長認為多做教師培訓的目的,是希望教師可以更全面了解愛國教育的意義與內涵,因為教師們不僅需要面對幼童,亦需要面對家長,做好家長教育,一切會推行得更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