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柏生局長專訪:教育為首 重視質量 緊貼時代發展 培養學生正向心境
專家分享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老柏生 教育暨青年局 澳門 三文四語 大灣區澳門政府深明教育是培育人才的關鍵,一直貫徹「教育興澳、人才建澳」的施政方針,堅持優先發展教育,本年度更預算80億澳門元作教育經費,提高教育質量。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又是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擁有三文四語獨特語境的優勢,三文即中文、英文及葡文,四語即粵語、普通話、葡語及英語。教育暨青年局發揮這些優勢,努力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讓青年可以做好準備,抓緊相關的機遇。
澳門教育體系齊備多種要素,非高等教育分兩大類型,分別是由3年幼兒教育、6 年小學教育和6 年中學(3 年初中,3 年高中) 教育組成的正規教育(程度等同香港的幼稚園、小學及中學教育),以及由回歸教育、家庭教育、社區教育和職業培訓等組成的持續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在3 年的高中教育階段實施,特殊教育則在正規教育各階段優先以融合教育方式實施。
重視教育質量 堅持優先發展教育
優質和平等的教育,可以培育出更高質素的學生。教育暨青年局局長老柏生表示,澳門自2007/2008 學年起,大幅增加教育開支,於正規教育的15 個年級全面實施免費教育,是大中華區首個提供15 年免費教育的地區。政府更在同年設立教育發展基金,支援和推動非高等教育的計劃和活動,至2018 年合共投入超過65 億澳門元。
此外,教育暨青年局及學生福利基金亦提供實際支援,為學生提供多項獎、助學金及貸學金計劃,鼓勵他們升讀高等教育。
培育青年 配合時代發展
青年是社會未來的棟樑,所以優化青年服務體系,推動全人發展,是政府政策重要一環。老柏生指,政府設立由14 個不同範疇的部門代表組成的「青年政策」跨部門跟進小組,依循《澳門青年政策(2012-2020)》的四個基本政策方向來推動青年工作,分別是推動社會參與、促進身心健康、營造關愛氣氛和增進社會流動。小組共同制定270 多項青年政策「行動計劃」,內容豐富多元,包括增加有助青年認識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等國策的相關活動,培育更多具創新思維、國際視野、勇於承擔及愛國愛澳的青年人才,配合國家及時代發展。
政府在非高等教育委員會下設《教育規劃》專責小組,並組織顧問團隊對規劃文本提供專業意見,以及與教師、學生和家長舉辦座談會,共同謀劃和前瞻教育工作。老柏生分享說,澳門未來教育規劃有四個著力點,包括培養家國情懷、發展青少年軟實力、提升學生幸福感及加強創意及科技教育等。
積極克服未來挑戰 重視學生正向發展
老柏生謙和地分享,雖然澳門的非高等教育和青年領域在過去取得一定進展,但面向未來,他認為仍有一些挑戰需要克服,解決土地資源問題及關注學生全人及心靈的健康發展是重要任務。面對未來的學生人數不斷增加,當局將進一步加強與規劃部門溝通,以推動加快開發及確保都市化整治計劃中有預留空間興建各項教育設施,建設適合的教育場地以回應教育需求。
學生的心靈發展,對其成年後在事業、家庭、生活和參與社會等亦有很大影響,每位年輕人都值得擁有一副幸福正向的成長心境,而社會則有責任與他們共同建立。老柏生表示從澳門學生參與國際測試的資訊看到,學生的幸福感需要政府投入更多關注。為此,當局希望開展三方面工作,包括緩解學生對學業的焦慮,透過課程改革、提倡體育運動、評核制度改革等,為其減少學習壓力;締造良好的師生和同儕關係,建立和諧校園、舉辦培訓、進行關係復和及輔導;最後,藉着成立幸福感小組及建立家校合作機制等,加大力度發揮家長在親職教育中的作用,讓家長與學校攜手努力,為下一代打造更優質的教育環境。
結合大灣區發展 吸引人才互相學習
粵港澳大灣區是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下的重大發展戰略,澳門把握機遇,組織及資助赴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參訪和交流活動,包括舉辦澳門高中學生赴大灣區交流計劃、粵澳青少年國情體驗活動及結伴成長學習交流團等;老柏生更帶領教育推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資訊平台,讓青年充分了解內地最新發展。
老柏生期望除了讓澳門青年「走出去」,政府也積極把灣區青年「請進來」。透過邀請大灣區城市青年共同參與澳門的國際青年藝文盛事,包括剛過去的「回歸廿載.舞動精彩」國際青年舞蹈節,「一帶一路.樂韻傳城」國際青年音樂節及「融合灣區‧ 創藝魅力」國際青年戲劇節,讓大灣區青年共同演出,交流藝能,未來亦會邀請大灣區其他城市青年參與「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暨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學界青年大匯演」,達至多元文化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