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都會大學
全港學生最多護理學院 培訓護理精英回應社會需要
教育資訊
香港公開大學
護理及健康學院
自資大學
護士學校
香港公開大學賽馬會健康護理學院
物理治療學榮譽理學士
李燕瓊教授
公大護理及健康學院是現時香港學生人數最多的護士學校,早於2008年成立完善的臨床護理教學中心,不但提供多元護理課程,更引入高科技教學設施,為社會培育護理人才。
隨着科技進步,公大的護理學課程亦注入更多電子教學元素。除了於同學一入學時提供一部電子手帳(PDA),供學生隨時隨地重溫教學內容外,更引入「高模擬度人體模型」、「數碼虛擬解剖系統」等,以加強學生臨床實習經驗和信心。署理院長李燕瓊教授指,學院兩年前添置「虛擬實境洞穴(VR Cave)教學系統」,模擬香港病房實況以設計逼真的學習場景,訓練學生處理臨床情況的技巧。
「其中一個場景是精神科病房,學生可練習面對和處理情緒不穩、有機會出現暴力行為的病人。」她續指,學生在不久將來還可以在這虛擬實境洞穴內體驗急症室和手術室的工作,除了增加對各部門的認識外,更可以訓練他們在高壓環境下工作,以加強抗壓能力。
由此可見,學院所運用的教學方法不只局限於書本,更透過各項教學科技,結合理論知識和技術,強化學生的理論基礎、實際臨床操作的能力和心理質素。

走出課室 提升人際溝通技巧
李燕瓊教授指出,護士不但需要做好護理工作,更要與病人及其家屬溝通,他們必須具備良好的溝通技巧,才能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學院會定期安排參觀、探訪活動,讓學生多接觸社會上各種有健康需要的人士,並提升他們的人際溝通技巧。另外,學院又舉辦交流團,包括到台灣、新加坡和韓國等地參觀當地的醫療機構和醫院,與當地護士學生交流,增廣見聞,放眼世界。

學生分享:
修讀護理學要有「使命感」
被問到修讀護理學的首要條件是什麼?兩位受訪同學異口同聲地說:「讀這科最緊要有『使命感』,因為這是對人的工作,不可以馬虎了事」,以下聽聽兩位同學於公大學習時有何得著:
護理學二年級學生 陳雋永
「電腦人體模型利用內置和教學專用電腦程式,模擬人體的多種生理活動和病理狀況,使我們有很多機會接觸不同病症與病徵,能夠累積足夠的經驗,在實習期間更得心應手。」
護理學三年級學生 王苑珊
「醫院管理局每年都會為全港護士學生提供學護臨時職位,學院會鼓勵同學參加,藉此豐富臨床經驗;學院亦會在實習前提供額外培訓,讓我們有更充足的準備迎接實習。」
新大樓將落成 提供更優質學習環境
「香港公開大學賽馬會健康護理學院」將於2020 年底落成,是培育新一代健康及護理人才的教學基地,屆時學院的教學設施面積會增加1.2倍,亦會引入更多新科技教學元素,為學生營造更佳學習環境,提供更多培訓及發展機會。
全港首間自資大學 物理治療學課程
為回應社會需要,培育人才,公大今學年首次推出物理治療學榮譽理學士課程。四年制課程涵蓋一千小時臨床實習訓練,學習範疇包括肌腱骨骼、心肺及神經康復治療,課程主力教授肌腱骨骼及運動治療的認知與訓練。為鼓勵成績優異學生,今年於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取得22 分或以上成績( 計算五科最佳科目成績) 而獲取錄入讀本學年物理治療學課程的同學可獲$60,000 入學獎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