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小老師?把課堂還給小朋友 一節具評估素養的中文課

文: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中文課 語文訓練 福建中學附屬學校 曾民發

日常生活裏,我們經常接觸中文,但接觸到不等於能融會貫通,始終需要適當的語文訓練。對於小學生來說,中文科可能會略為沉悶及古板,如果繼續沿用傳統的單向式授課方法,未必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但如果他們有機會挺起小小的胸膛,自信地擔當同學們的小老師呢?學習中文頓時變得有趣又富挑戰性。福建中學附屬學校中文科科主任曾民發主任深明引發學習興趣的重要性,他分享:「為師者最快樂的,是教學設計見成效,令學生成績進步,愉快學習中文。」

擔任中文老師13年,曾主任認為學習語文的最大困難,不是太過艱澀,而是學生興趣缺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開始與教學團隊重點研究如何提升學習興趣。他們共設計了7個具評估素養的教學活動,而「自擬題目」中的小老師活動,對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大有幫助。

每人也有機會當小老師 回饋同學

「整個教學活動流程是先讓學生在家從課文中擬定2至3條問題,翌日回到教室,老師會讓他們分為4人一組,互相提問﹑追問。」曾主任分享,他的目的是希望透過這個過程讓學生初步掌握課文內容,並達到預習緊扣課堂活動的目的。下一步,就到了學生滿心期待的環節——誰是小老師?

「所謂小老師,其實是由我於組內隨機抽出一位同學擔任,再由各組選出最有意義的題目發問,小老師要懂得回答同學,亦要有鼓勵性,很多同學雖年紀小小,手勢、語氣等也甚具風範!」曾主任笑着分享,小朋友的好奇心比我們想像中旺盛,會忽發奇想地追問各樣問題,小老師要立即思考並作出回饋,其過程要求同學對課文有深入認知,這種生生間的互動,除了能鞏固知識外,學生勇於與班中同學眼神交流,說話堅定,自信大大提高。當每組也有同學做過小老師後,組員及組別間會互相評分,曾主任希望做到的,是透過同伴間的監察及協作,提升自學的能力。

老師幫忙引導 提高學習自主性

曾主任笑言,當小老師忙着應付同學時,真正的老師可不是在一旁偷懶的!他分享,老師需協助同學優化提問問題,維持課堂的進度及秩序,引導其學習內容,畢竟這教案最主要的目標還是希望透過同學的提問,幫助全班深入了解課文內容。

「我們希望這是一次由傳統老師單向授課的模式,轉化為學生主導的課堂。」一節好的課堂,應該全體參與,老師才能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同學們自主性提高,學習氣氛濃厚,「曾有學生自己主動追問何時進行『自擬題目』,他們臉上那份滿足及期待,真的令我非常難忘。」即使曾主任教學多年,他亦能從活動中的小老師學生身上找到了自身要改善的地方,證明教學相長,老師每天都在學習中。

以過關遊戲深化知識 學中文不忘品德培育

除了7個具評估素養的教學活動外,曾主任與教學團隊亦為學生設計了一本「自主學習過五關」。整個設計就像一本武林秘笈,內裏是一些配合教學目標的學習任務,當學生完成了便會得到老師設計的卡通貼紙作為獎賞,過了五關後,還要寫一篇「自學心得」,才可得到校長的貼紙,成為「自學掌門人」。曾主任解釋:「回想我們小時候也會想儲齊世界盃球星的貼紙或明星閃卡,其實原理一樣,我們希望抓住同學希望儲夠一套的心情,鼓勵他們努力過關。」細看教材,除了設計精美,當中的任務還包含聽、說、讀、寫,更具備品德教育的元素。活動推出後,同學們在朗讀、寫作、上課積極性等方面也大有進步。何謂一課好的中文課?曾老師認為應該是學校、學生、家庭三者環環相扣,家長亦參與其中,多鼓勵小朋友;再者,便是能夠從文學的風雅裏,培養出學生的品德。小組教學除了促進學習進度,也讓學生經歷失敗、犯錯、合作、彼此支持等過程,從而得到真正的成長。

曾主任與其團體們設計的「自主學習過五關」教材,鼓勵學生透過過關來促進學習,引發學習動機。
同學們努力過關就會得到依照老師模樣作設計的貼紙,非常精美。

社會上習慣以分數去評定人的高低,在曾主任眼裏,卻人人皆有亮點,所以他從不用成績來決定誰當小老師,他的每一位學生,也有機會表現自信。「有一次我代表學校進行公開課,於小老師的課堂裏,我讓全班成績最弱的學生來作示範,我希望同工知道,再弱的學生,只要有適當的教學,也能像這位學生般舉手投足也極具風采。」他回憶那位同學下台時臉帶的那抹微笑,讓他在教學路上更堅持所信,繼續努力為莘莘學子提供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