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子女溝通 機會就在身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將軍澳香島中學 鍾堯基校長 香港教育雜誌71期 一生一體藝近日從媒體上看到研究的報導,指出子女升中之後和家長溝通機會減少,亦不願意向家長分享學校生活。子女踏入青春期開始長大,有自己的想法,追求獨立;要如何與這階段的子女保持良好溝通,可能困擾了不少家長。以下分享一些看法與家長們交流。
筆者所屬學校設有「一生一體藝」政策,新生入學後,學校要求學生參與最少一項體育性的訓練項目或藝術性的學習活動。相信不少學校也有類似政策,促進學生全人發展,家長們應該不會陌生。某天放學後與家長在校門閒談,家長表示子女入讀學校後愛上運動。我從這位家長口中得知,由於子女希望達到學校體育的訓練要求,家長每星期有兩至三個晚上會陪伴子女到將軍澳運動場一起練習跑步。在他們的練習過程中,子女主動談起學校生活和同學趣事,家長聆聽後給予鼓勵和支持,他們的關係變得非常融洽。
家中「傳授」課堂所學
筆者記起曾與一位學生於音樂室的對話。他說在學校學習小提琴後,每星期會用同一把小提琴和爸爸一起練習,在家中「傳授」課堂所學。這位學生與筆者分享時帶着微笑,毫無疑問,他與家人的關係非常良好,無所不談。筆者腦海中出現他們在家中練習的情景—學生與家人分享如何理解樂譜,小提琴正確拿法和按弦技巧等。我相信學生與家人一起練習時還有其它的好處,互相鼓勵,一起培養紀律性和耐心;練習到肌肉酸軟時(初學者拿起小提琴練習15分鐘就會深刻感受到),甚至欣喜大家有「酸軟的共鳴」,大家就明白練習過程的困難。
子女成長需要家長的陪伴、關心和引導,以上只是我於學校裹見到的一些事例作分享。家長不妨多留意日常生活還有甚麼機會能夠和子女多溝通,多聆聽他們的聲音。如家長能定期與子女進行親子活動,子女亦會更願意分享他們的日常生活,關係亦會變得更好。筆者相信,與子女的溝通機會一直在我們身邊,就讓我們一起去發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