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作伴 親子在畫中對話

文: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專家分享 楊文婷姑娘 英國註冊音樂治療師 樂延言 親子活動

藝術(英文Arts泛指不同藝術媒體,包括音樂、繪畫、舞蹈、詩詞、戲劇等)潛藏無限可能性,亦是一個絕佳的溝通平台。所有參與的人都平等地享有自由的表達方式,不受美醜規範。藝術的高自主性可給人受尊重和被信任的感覺。當家長與孩子一同坐下來,享受同一創作的空間時,不經不覺,可慢慢拉近彼此內心的距離。

基本材料:
白紙(A4、A5 紙均可)
顏料(木顏色、鉛筆、原子筆等)
手機/電腦(播放柔和的音樂)
注意:整個活動的過程中,親子二人必須保持沉默和專注,待完成後才分享。

1. 親子二人各有一疊紙(大概每人10 張)。開始前,從電腦選播一些柔和的音樂。
2. 首先邀請孩子畫一幅畫,家長在旁認真陪伴和觀察。孩子畫完後,向家長展示。
3. 家長看完後,用一張新紙,同樣以繪畫作為回應,孩子也必須耐心觀察畫畫的過程。
4. 孩子看到家長的畫作後,再以一張新畫的圖畫作回應,如此類推。
5. 盡量維持於3至5分鐘內完成一幅畫作,達到表意便足夠。
6. 家長可以決定活動完結的時間,將大家完成的畫紙以連環圖的方式展示。
7. 親子二人互相分享一下:觀察者分享認為對方的畫作想表達的是甚麼,然後繪畫者再以言語解釋一次真正的想法和意思。

爲什麼要有音樂呢?音樂可以承載以及穩定情緒,令人在一個安全、舒適的空間裏創作。在柔和的音樂陪伴下作畫,彼此都可更容易在紙上作出真情的表達。如何找到相關的音樂資源?其實網上免費的資源很多,例如在Youtube搜尋字眼:「柔和結他」、「柔和鋼琴」、「放鬆音樂」等等。

彼此鼓勵 畫出温馨時刻

最近,我在一節親子網上小組裏也進行了同一活動。我邀請孩子們以《你想送給媽媽的一份禮物》為主題進行第一幅畫的創作,邀請家長在旁觀察,之後同樣以畫作給予回應。其中,一個孩子畫了一間大屋,送給媽媽;媽媽則回了一幅畫上拳頭的圖畫,並寫上「努力!」字句。孩子希望可以長大後買大屋給家人住,媽媽則鼓勵她要努力,實在非常窩心。亦有孩子畫了在海洋公園見過的一條大鯊魚給媽媽,而媽媽回畫了一條小魚,將連環圖拼在一起時,大小魚相伴,場面溫馨。談及這些「大作」,不論是家長和孩子臉上都掛着燦爛的笑容。我相信良好的親子關係,正是從這些小小的親密時刻,一點一滴建立起來。

最近孩子們開始漸漸恢復面授課堂。可能停課太久了,在家缺少活動,也未必習慣上學這種「勞動」,遊戲帶來的引誘隨即增加,變相減低學習動力。在這裏,我邀請家長試着與孩子就《復課》為主題,了解一下孩子的想法。也許孩子在畫作上表達的,比言語上說的更多!

楊文婷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