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攻略:最大效益的溫習 克服「時間」敵人

文: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考試 攻略 溫習 時間 王明輝

溫習可以有很多種,但要以備試為目標的溫習,我們往往需要面對一個最大的敵人:「時間﹗」因此,如果同學們漫無目的地「佛系」式溫習—相信緣份到了,自然會溫完、時候到了,自然會高分;或者隨心所欲,「按感動」選擇被命運選中的課題;又或每每以驗屍方式將書本由第一頁第一行開始仔細地「刨」,往往會將自己陷在死胡同:

1. 溫習完好像沒有溫習過 —— 缺乏應考信心;
2. 賭徒心態 —— 賭開大或開細,全靠運氣;
3. 未完成溫習 —— 然後可提早宣佈「今次玩完了」;

筆者忘記從多大開始,已經不再「溫晒書」去考試。容我強調,我很喜歡讀書和思考,也很希望將考試範圍的每部分都有透徹的探索,然而時間逼人,於是惟有逼出一套要在有限時間內達至最大效益的策略!所謂「策略」,就是你做的決定——包括溫習甚麼(不溫習甚麼)、甚麼時候溫習、在哪裏溫習、如何溫習等,都是經過思考衡量,然後作出最大效益,最符合你目標的決定。

當時間有限,我們不能將課題由頭到尾都深入鑽研時,第一步就是要「分輕重」,在溫習上有「詳略得宜」﹗先檢視一下你的溫習風格,假設距離考試只餘一天時間,你只能選擇部份章節或課題作最後衝刺,你會選擇以下哪個範疇的課題?當你檢視過去的溫習經驗,自己傾向努力聚焦在以下哪範疇?

 

已熟稔

不太熟稔

重要 / 常考

A B

不重要 /

不常考

C D

根據筆者的統計,你的選擇其實反映了你的取向:

選A: 你很勤力,但也很追求安全感或太保守,所以才反覆溫習已溫過的內容。

選B: 你很了解你的需要,知道哪些是你「爭分/增分」的關鍵。

選C: 往往到考完試才發現哪些是溫習重點,但事前只能寄望自己熟稔的就是考試重點。

選D: 你的溫習模式應該陷在迷惘中。

而其實如果我們以「爭取最高分數」為當下備試目標,首要是辨識哪些課題、問法、技巧、焦點是常考的,意味着若能應付到這些題目,我們的分數理應會較高;但時間有限,如果我們對重要但已頗熟的課題都花上這麼多心力精神,一來會感到乏味,二來增值不大,因此,最值得花時間的,應該是「範疇2」﹗簡單而言,以下表所示:

 

已熟稔

不太熟稔

重要 / 常考

快速檢閱
由於已熟稔,很快上手

專攻

不重要 /

不常考

簡略一看

略過

換言之,你的努力比重應該是: B > A > C和D。大家的努力都很珍貴,但惟有用在準確的地方才能見效呢﹗

英文中學通識科主任,執教近十年,

亦是教科書作者。由學生時代開始,

心痛今天學生為讀書考試而困惱,

但深信只要策略得宜,

必定可以找到進步和成功的滿足﹗

樂於分享學習和應試心得,

希望成為莘莘學子的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