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1年12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佛教大雄中學 - 2021年12月
佛學智慧融入教學 激發學生學習熱誠
佛教大雄中學本着佛陀精神,秉承校訓「明智顯悲」,一直致力培育學生成為「自覺自利、覺他利他」的人。除了關注學生的品德培養,招康明校長同着重發展他們的多元智能,以裝備學生應對日後的挑戰。
戲劇帶動英語學習 加強表達能力
優秀的英語能力有助學生與世界接軌,為此學校一直推動多元教學模式,致力提升學生英語水平及表達能力。上學年適逢校慶50周年,學校特意籌辦英語音樂劇《The World’s Got Talent》,由學生演出劇目,更找來外籍導師指導。經歷整整一年的時間籌備、綵排,即使因疫情提前表演,學生亦自信滿滿地演出,為表演畫下完美的句號。
承接英語音樂劇的成功,本學年學校再下一城,成功申請優質教學基金,在初中的英語學習課程大力推展戲劇教學。在文本方面,學校特意挑選外國軍人撰寫的系列小說讀本《Way of the Warrior Kid》,配合戲劇教學,更連結學校重點推行的正向教育,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汲取正向價值觀和人生態度。在課堂上,學生透過角色扮演、即興創作等活動,完整地了解小說內容,更能揣摩角色,準確表達深層情感。學校亦會在12月及3月舉行校內表演活動,藉此提高學生的投入度。課堂以外,學生更有機會參與戲劇欣賞及戲劇工作坊,發揮無限創意。
與此同時,英文科致力推動互動教學,每星期舉辦與外籍老師對談(NET Chat),更定期在English Village舉辦活動,使學生能夠在輕鬆的學習氣氛下運用英語。英文科更積極與科學、數學、音樂及視覺藝術等科目協作,進行課堂研究及舉辦各類型的活動,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活用英語。招校長表示:「以STEM學習為例,同學在協作活動中學會一些專有名詞,並以英語進行演說匯報,對他們將來參與國際性比賽大有助益,因此學校需要提供練習機會,讓學生不至於『臨急抱佛腳』。」
佛化教育 促進心智健康成長
作為佛教學校,學校一直將校訓「明智顯悲」的精神融入課程中,以佛學智慧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校早於2018年開始,推行有系統的校本禪修課程,教導學生學習處理情緒,提升心靈健康。
「校監釋衍空法師多年來致力推動襌修,非常關顧學生的身心靈健康,親自編寫校本禪修課程,更親身教授老師如何推展課程。」招校長指出,透過學習佛理和禪修,及參與不同的佛教活動,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建立正知正見,養成積極合理、𣎴偏不倚的人生態度。
全校安裝電子白板 提升教與學效能
教學模式一直隨着社會發展而不斷改變,尤其因疫情暫停面授課堂,電子教學愈發受到教育界重視。本學年學校獲得優質教學基金撥款,於全校課室安裝電子白板,大大提升了教與學的效能。電子白板功能多樣,老師可因應不同的教學需要加以善用。招校長舉例說:「數學老師可即時將電子白板上的解題示範錄製成影片,供學生於課後重温;英文老師可用電子白板把腦圖、文字筆記轉換成圖像,供學生便捷地選取。」
三層STEM教育架構 燃點創科熱情
STEM教育着重跨學科知識、解決難題及創新技能的應用。學校早在三年前已成立STEM小組及開設「創科天地」,積極營造創新科技學習氛圍,並於初、高中同時投放大量資源,期望盡早發掘並培養學生的相關潛能。學校分三個層面推動STEM教育:全校普及化、抽離式興趣小組以及拔尖小組。
在全校普及化的層面上,學校主要在試後活動期間提供全校性的STEM體驗活動。在 STEM Festival 中,邀請大學教授到校分享STEM熱門課題如鑑證科學,在活動中,向學生介紹指紋、筆跡及血濺鑑定,學生都大感興趣。活動形式雖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學校認為將STEM融入教學,才能真正達至全校參與。為了方便不同科組的老師商議和推展新課程,物理、化學、生物、數學及電腦科的老師組成STEM教學組,設計跨學科的「氦氣飛魚」課程,讓學生在活動中將不同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優化後課程已被納入常規教學內容。招校長續指:「教學團隊本學年決定發展課堂上的玩具教學,讓學生透過製作的玩具,學習並應用相關的學科知識。」
發展潛能及興趣 積極參與國際賽事
學校推展抽離式興趣小組,讓有興趣的學生自行參與,例如太陽能電動車、F1木工極速賽車、電子琴制作等工作坊,幫助他們發展創科潛能和興趣,培養科研精神。
此外,學校邀請表現突出的學生參與比賽,或為他們提供專業支援。在上學年的暑假期間,部分學生獲邀參與「港大生物醫學科學夏令營2021」,接受大學教授親身指導使用生物醫學實驗裏嶄新的儀器,更與科學家交流,體驗大學的學習生活。另外,部分學生獲科創公司邀請,參與「2021人工智能及機器人應用夏令營」,深入了解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學生更在「國際少年創科奧林匹克大賽2021」獲得無人機編程項目季軍,足見其學習果效。
招校長強調:「在STEM教育上,我們着重『動手做』及原創性,鼓勵同學親身參與及體驗,從而增強應用跨學科知識與技能的能力。與其讓同學坐在禮堂裏聽講座,或只是仿傚老師的方式重作一遍,不如讓他們大膽嘗試,自行發揮,說不定他們的表現能夠超越我們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