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9年12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孔聖堂中學 - 2019年12月
當東方道德遇上西方文化 學習不分疆界
假如知識是樹木,品格就是樹根,為成長供應養分。孔聖堂中學創校65 年,不但以弘揚儒家思想為教育宗旨,培育學生良好德性,更為他們提供多元交流活動,開拓國際視野,豐富學習經歷。
弘揚儒家思想 培育道德素質
學校在1953 年正式成立,是香港唯一以儒家思想為教學中心的非宗教辦學團體。「我經常教導學生行有餘力則有學能,如果沒有德行,知識反濟其惡。」楊永漢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他認為讀書的首要任務是立品,其次是為了求知,所以學校除了注重知識的傳授和啟發,更看重培養學生的內在人格。學校七十年代已有經訓班和國學班,發展至今天,每個學生需要熟讀經典篇章,而每逢祭孔誕和孟子誕,學校也會講解儒家思想,老師亦會在星期一輪流分享儒家金句。
除了教導經典文學作品,學校又透過校園生活,向學生灌輸全面的品德教育。楊校長分享:「學校不容許學生頂撞師長,如果同學有不滿,可以透過正常途徑投訴,不必激動,但一定要懂得尊師重道。」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都浸淫在充滿儒家文化氣息的環境中,潛移默化下,成為具有道德責任,能自我管理的公民。
取錄多國學生 學習環境國際化
學校收生多元,除了本地學生,更有錄取美國、英國、法國、菲律賓和泰國等國籍的申請者。學生來自五湖四海,文化習俗各有不同,學校經常舉辦各國傳統節日活動,讓學生互相認識及尊重彼此文化。「當有學生覺得自己的國家比別人強,我會叫他馬上來見我,提醒他同學是兄弟姐妹,所有人都是平等。」楊校長以學生會選舉為例,參選者要包括不同國籍學生,強調開放機會給所有學生,讓他們享受平等教育。這也結合了儒家仁者愛人的精神,讓學生成為充滿慈愛之心、滿懷愛意的人,營造關愛和國際化的校園氣氛。
豐富交流機會 傳揚中國文化
「學校的教育理念是讓學生成為一個完整、開朗、見識廣闊的人,所以集中發展交流活動。」楊校長表示,學校致力安排國外交流活動及交換生計劃,讓學生感受不同國家的上課模式及入住當地家庭,體驗外地生活。學生曾參與中學生水資源研討會和美國侯斯頓國際科技比賽等大型項目,豐富學習經歷。交換生計劃已推行超過5 年,到訪中學包括德國、美國、丹麥及法國等地的著名學府,學生更需要在當地用英語講解儒家思想。楊校長分享指出,學生最初十分害怕用英語演講,所以學校投放資源,訓練他們的會話能力,提升英語溝通技巧,不少學生回港後自信心和交際能力都大有提升。
多元體藝班 提升學習深廣度
學業與興趣並行不悖,甚至能相輔相成,學校透過舉辦多元體藝活動,提升學生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包括自2013 年起參與欖球學校計劃(School of Rugby),與香港欖球總會合作,成立4 隊欖球隊,不但屢獲殊榮,學生更能從中建立堅毅的品格、培養團隊精神及鍛鍊身體。此外,學校又開辦女子拳擊、K-pop 舞蹈班、無伴奏合唱和創意繪畫班等,加深學生自我認識之餘,亦促進他們多元智能的發展,成為品學兼優、體藝雙全的社會棟樑。
在傳統儒家思想的基礎下,孔聖堂中學着重學生的品德教育,建立仁愛精神,面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也能平等對待。此外,透過海外交流,擴闊學生眼界,通促進中西文化交匯,讓知識兼收並蓄,成就全人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