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3年3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天主教鳴遠中學 - 2023年3月
重視語文教育 制定多元教學策略 倡導體驗式學習 照顧學習多樣性
天主教鳴遠中學一直貫徹基督博愛精神,推行全人教育。袁玉蘭校長與其教學團隊矢志回應社會培育多元人才的需求,透過多元教學策略提高學與教效能,全面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袁校長:「疫情不但使教學受到限制,學生同時亦減少課外活動和實地考察的機會,故此在復課後學校積極提供更豐富多彩的學習機會,以語文學習為例,學校新設 VR 沉浸式未來教室,同時亦參與虛擬實景計劃,運用尖端高科技技術,讓同學感受不同情境,建立更豐富的學習經歷。」倡導體驗式學習照顧學習多樣性。
設校本教材照顧學習差異 以讀促寫創「語文增潤課」
袁校長強調,中國語文蘊含中國數千年來的深厚文化和人文色彩,因此學校希望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中文的興趣和能力,透過語文學習增加學生的文化素養,以中華文化陶冶性情。中文科主任司徒雅儀老師補充:「在校長的大力支持下,中文科組一直與學生支援組保持緊密合作關係,優化校本課程。為了照顧學習差異,特別設立分班制度,為不同能力的同學提供協作教學等分層支援。同時,在教育局語文教學支援主任的協助下,為學生設計分層工作紙,因材施教,讓學生學得更好。」中文科組亦一直積極參與教育局的支援計劃,調適課程,如中三級學生今年參加了教育局的「中文分層支援教學模式計劃」,由語文教學支援主任到校與科任老師共同備課,設計校本工作紙,為學生建立穩固的語文基礎。
「除此之外,我們亦會因應學生的學習需要,擬訂不同學習重點,並調節學習要求,靈活組織學習活動,編選不同學習材料,以收拔尖保底之效。」學校亦推行「以讀促寫」的語文教學政策,除常規中文課堂外,老師亦特別為高中學生編排每週一節的「語文增潤課」,並優化範文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和寫作能力。
善用電子學習工具 沉浸式教室助五感創作
「近年受疫情影響,同學缺乏校外學習機會,故此學校決心將電子化教育延伸至不同範疇,打造多元化學習環境,讓同學能夠沉浸式學習,同時認識創新科技的應用。」學校在「以讀促寫」的教學策略下,增設「沉浸式仿真環境教室」,並通過參與賽馬會「虛擬實境」計劃,配合閱讀及寫作教學,提升學習效能,成功培養學生的自學、探索和思考能力。袁校長補充:「昔日教授古文,學生大多未能代入古人情懷,甚至難以辨識朝代、地名。透過『沉浸式仿真環境教室』,同學在學習宋代文學家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時,系統會先介紹岳陽樓的位置,並引領同學以第一身角度,模擬古人登上岳陽樓從高眺望洞庭湖的景色。同學能隨時和景物互動,觸景生情,並配合多感官描寫(視覺及聽覺),積極投入課堂教學,回答老師提問。」通過創新科技,學生能夠突破時間與空間限制,觀察古今事物,從中發掘多元化的學習素材,大大提升同學的創意思維發展。
推動閱讀風氣 提升語文素養
閱讀為語文學習中重要的一環,袁校長指出,語文學習的意義在於藉着語文來認識世界,「因此教學需要與時並進,中文科組老師會以學生喜歡的範疇推廣閱讀,培養他們對閱讀的興趣。」為此,學校近年投放資源翻新圖書館,增加藏書數量,並善用教育局推廣閱讀津貼購置電子閱讀網站,將其作為學生日常課業的一部分,鼓勵學生在家勤加自習,建立自學習慣。圖書館除了作為閱讀空間,為同學提供寧靜舒適的自學環境外,亦糅合中國古典文化元素,館內增設展覽櫃,讓同學體會中華文化的厚重底蘊。同時,學校鼓勵學生熟讀經典名篇,並於初中特別加入「文化課題」,設計工作紙,令學生進一步認識中國文化,培養語感及對中國文化的感悟。
生活累積學習素材 實地考察啟發靈感
「文學從生活中來,在中文學習中,除了自經典中學習用字造句外,擴闊個人閱歷,增加學生對生活的感思同樣重要。」因此學校特意為各級學生編排共同上課時段,每週其中一天安排兩節課進行全級同步授課,以便科任老師為學生組織不同參觀活動,以積累寫作素材,將學習從課室延展至校外,增加實際運用語文的機會。如初中同學進行了「地景寫作—文曲里公園活動」;中四舉行「九龍寨城公園」及「南蓮園池」參觀活動;中五級同學更到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參觀,認識到中國文化,學校亦十分鼓勵同學參加不同類型的比賽,如校際朗誦節、徵文比賽等,從比賽中吸收經驗,積累學習成功感。
辦「文化集古街」 宣揚中華傳統文化
學校透過不同類型的活動,加深學生的中華文化內涵,以及提升語文素養。學校連續兩年舉行「中華文化日」,邀請校外機構到校設置「文化集古街」。當日學生將身穿漢服,使用古代貨幣,觀看街頭表演,品嚐民間小食,以第一身角度全方位體驗獨特的中國文化。老師去年更帶領對傳統華服有興趣的同學出席「第四屆華服論壇」,深入了解中國傳統華服的設計美學。此外,為了讓同學體驗傳統「禮」的形式和內涵,學校更參與由「夫子會」舉辦的成人禮活動,並舉行「表字立志工作坊」及「成人禮」,讓中六學生在師長的見證下,表述志向,為未來訂立目標,立志成才。
司徒主任補充:「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不少重要的文化瑰寶更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特意安排中五級學生參加由八和會館舉辦的粵劇工作坊,學生除了能認識粵劇中『唱、唸、做、打』等概念外,亦有機會欣賞到著名粵劇《寶蓮燈》中的折子戲『劈山救母』。」同時,為增加校園的中華氣息,讓同學感受傳統節日氣氛,中文科去年更舉辦元宵節活動,與家長合力為學生準備湯圓,並設立猜燈謎環節,師生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