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返回上一頁
教育傳媒到校
2023年4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樂善堂梁銶琚學校(分校) - 2023年4月

琚分·30載 凝聚教育力量 成就學生未來


樂善堂梁銶琚學校(分校)服務天水圍 30 載,秉承辦學團體「仁、愛、勤、誠」的校訓精神,以發展優質、完善及均衡的教育服務為己任。學校教學方針以學生為本,致力於培養學生身體力行,發展個人潛能,並以「德、智、體、群、美」五育為課程綱領,協助學生建立積極樂觀的態度,開創豐盛人生,並以熱心服務的助人精神貢獻社會和國家。劉鐵梅校長從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堅守「凡事相信」的信念,教導學生掌握未來世界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並與教學團隊以關愛引領着學生的成長,成為一群樂觀自信的好孩子。

建構專業教學團隊 成就豐碩教育成果

學校在 30 年間不斷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有賴一眾專業優秀老師與穩定的團隊,不少老師在學校工作十多年,熟悉各類教學事務,校內更有兩位老師是校友,選擇回饋母校執起教鞭,他們在天水圍長大,相當了解該區學生的學習難點與需求。同時作為新老師,經常為教學團隊和學生引進嶄新的教學模式,提升學與教成效,激發同學學習的積極性;資深的老師亦會利用他們的經驗、氛圍及愛心,感染新入職的老師,使到新老師明白老師不單只是一份工作,更應以學生為本,愛惜和關顧每一位學生。

出色的關愛共融氛圍,讓學校在「關愛校園獎勵計劃」中脫穎而出,三度奪得主題大獎,不論對校內還是校外的持份者都是一種鼓舞,能夠起到關愛校園的示範作用,成功營造友愛和睦的學習環境。師生們亦各司其職,盡其所能地學習與工作,為培育人才回饋社會作出貢獻。劉校長表示:「學校日常教學行之有效,感謝一眾老師互相扶持,早在疫情期間,熟悉電腦的老師會錄製教學影片,幫助其他老師熟習電腦操作,推動電子教學,為學生編排學習計畫,達至『停課不停學』,讓同學能夠系統性地進行自主學習。」

形成良性教育循環 促進師生互助成長

教與學是相輔相成,教學團隊了解學生的能力與需要,以適切的教學方法及內容,教導學生知識和技能。老師通過提煉與總結各學科知識,務求讓學生有效地內化相關內容。同時,老師成功幫助學生成長進步,亦會產生滿足感和成就感,形成一種互相成長的良好循環。劉校長補充:「本校老師彼此之間互相激勵,並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關懷每位同學的需要,形成團結友愛的校園氛圍。這種正向氛圍亦不斷傳承,讓學校發展越趨蓬勃,未來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在關愛的氛圍下,將成就更多可能。」

推展STEAM教育 奠定堅實學理基礎

學校課程設計與時並進,深諳 STEAM 教育能夠配合創新科技與社會發展進程。劉校長指出,學校早在 2015 年已經開展 STEAM 教育。STEAM 教育是一門跨學科的綜合教育,讓學生提升學習興趣,加強溝通能力,了解自己在課本以外能夠掌握的能力及態度。STEAM 教育能夠為學生帶來轉變,同時為家長提供全新的教育方向,嘗試欣賞子女讀書以外的技能,如其創意、溝通、自學等共通能力。

「學校推行 STEAM 教育,不但讓學生受惠,提升他們的創意能力及自信心;同時亦改變老師的教育方式,老師能應用 STEAM 教育中的創新思維,完善教學模式和方法,為同學帶來嶄新的學習體驗。」與此同時,學校的 STEAM 教育除了校本課程、學習工具、科技軟件的應用外,還提供各類出國學習機會,讓同學與其他國家的學生進行學術交流,拓展國際視野,為未來應用創新科技奠定堅實的基礎。

理解科技深層意義 培養個人資訊素養

舊式課程以記憶、背誦為主導,隨着人工智能等創新科技面世,逐漸變得不合時宜。因此,學校透過STEAM 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協助同學面對不同創科新領域。「科技發展固然重要,但應循序漸進地認識及應用,同學處於小學階段,難以理解專門且深奧的科技知識,反而應該引導學生思考人工智能出現所帶來的影響,教導他們未來應該如何正確應用及駕馭人工智能。與此同時,學校會讓學生接觸基礎的編程知識,提供不同思考及發展面向,培養同學建立『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

劉校長補充:「人工智能正在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能夠幫助人類撰寫資料、編寫故事,但我們不能盡信人工智能,該對內容保持求真精神。所以,學校教育應着重培養學生建立資訊素養、明辨是非、慎思篤行等正向態度。」學生需要擁抱世界的改變,並保持足夠的定力,不斷充實自我,內化日新月異的資訊。相對地,教學團隊學會如何善用創新科技,共享教學資源,才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迎接教育新常態。

推動正向教育 成就豐盛人生

為社會培育棟樑,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學童從小學階段起,應逐步建構學科基礎、價值觀和態度,這些基礎有助他們銜接至中學生涯,以至日後職場的發展。因此,學校致力提供多元學習環境及體驗式學習的機會,同學亦樂在其中,積極投入校園生活。「孩子在小學階段奠定基礎,實踐正向價值觀,有助他們適應中學新生活,以及面對各種未知的挑戰。為此,學校推行正向教育,幫助學生不斷挑戰、突破自我,建立不同共通能力。」

此外,學生擁有不同專長和能力,學校在評核上以等級取代分數,並鼓勵家長了解及欣賞子女的長處,不再單純以成績來判斷其在校的學習成效。透過家校協作,因材施教,以「強項為本」幫助每一位學生發揮個人潛能,成就豐盛人生。

辦學團體鼎力支持 助學生裝備自我

學校教育的蓬勃發展與辦學團體的鼎力支持息息相關,樂善堂一直給予琚分豐富資源和堅定支持,提供不同機會讓學校教師能夠進行專業交流,增值和拓展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學校帶來社會及學界最新的發展資訊,並作為學生的溝通媒介與橋樑,讓他們能夠接觸更多世界發展現況,提升個人的國際視野。劉校長指出:「本校亦會積極與不同學校交流,與時並進,緊貼學界最新的教育步伐。不論校長、老師抑或學生外出交流,皆能為學校帶來嶄新的思維與改變,而學校 30 年來的持續革新進步,亦造就本校獨樹一幟的辦學特色。」

與此同時,學校通過和不同大專院校合作,加強老師的專業發展,老師將在外學習的知識成果反饋在課堂教學上,藉着調整教學策略和課程架構,提升學與教成效,照顧學生學習的多樣性。因此,學校成功建立良好的教育循環,每位教育持份者能夠各司其職,使到同學將知識融會貫通,日後實踐所學,回饋社會。

此外,利子謙先生亦大力支持學校的音樂劇團發展,除了提供資助外,還找尋優秀導師教導學生訓練歌唱及舞台表演技巧。為此,劉校長更準備帶領學生到英國及維也納等地作表演,為同學提供難能可貴的出國交流和表演機會。學校善用辦學團體的資源,並轉化為提升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教育力量,因此學校不論在學術或體藝上都得到校外人士的認可及讚揚。

劉校長指出:「天水圍的學生需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展方向,並朝着目標不斷前進,而學校的角色就是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跑道,協助他們裝備及充實自我,為未來及早作好準備。另一方面,作為校長的核心職責,亦應設法幫助老師從不同方面增值自己,學校教育的重點是老師,老師進行專業交流所得的知識,將成為回饋學生成長的養分。全校師生能夠上下同心、共同成長,便是學校 30 周年最值得紀念和鼓舞的事。」

承先啟後 培育全才

適逢學校 30 周年校慶,多項校園新設施落成啟用,為學生營造更優越的學習環境和配套,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校園新設施包括:自主科創巴士、英語歷奇基地、人工智能空間、音樂演藝室。莫文韜校監寄語學生能夠持守校訓精神,成為品德高尚、智慧卓越,勇於接受挑戰的 21 世紀人才。「學校一直注重同學的多元發展,提供不同學習平台和展示自我的機會。老師亦經常帶學生到國外參加展覽,展示學生的優秀發明及作品。通過交流,同學認識世界各地的人和其作品,能夠建立國際視野,啟發創意思維能力。同時,學生在過程中需要以普通話、英文等語言作交流,有助增加表達自我的信心。學校製造不同交流機會,希望學生能成為有識見,學以致用的人才。」

穩固知識根基 建立良好學習態度

溫文蕙副校監表示,科技教育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未來亦會有很多新的工作種類與科技有密切關係,學校致力幫助同學及早裝備自我,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合作精神,奠定穩固的知識根基,以迎接 21世紀的新挑戰。因此,學校在各個範疇投放資源,支援學生的學習需要,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藉着 30 周年校慶,學校在資訊科技教育上有不同突破和嘗試,獲九龍巴士公司捐贈一輛退役雙層巴士,並將其改裝,添置相關電腦器材,發展成校園創新科技中心,作為學生的科技教室。學校亦引入 VR 系統與無人機,教授各類編程知識,提升學生的感知性和運算性思維。除知識的傳授外,學校同樣希望同學能夠訂立目標,以樂觀心情和正向態度向未來奮進。」

教育傳媒

劉鐵梅校長 劉鐵梅校長
凝聚教育力量,成就學生未來 凝聚教育力量,成就學生未來
以學生為本,愛惜和關顧每一位學生 以學生為本,愛惜和關顧每一位學生
學校大力推行 STEAM 教育 學校大力推行 STEAM 教育
STEAM 教育為學生帶來轉變 STEAM 教育為學生帶來轉變
協助同學奠定堅實學理基礎 協助同學奠定堅實學理基礎
學校致力提供多元學習環境及體驗式學習的機會 學校致力提供多元學習環境及體驗式學習的機會
幫助每一位學生發揮個人潛能,成就豐盛人生 幫助每一位學生發揮個人潛能,成就豐盛人生
大力支持學校的音樂劇團發展 大力支持學校的音樂劇團發展
學校照顧學生學習的多樣性 學校照顧學生學習的多樣性
學校 30 周年校慶 學校 30 周年校慶
學校製造不同交流機會,希望學生能成為有識見,學以致用的人才 學校製造不同交流機會,希望學生能成為有識見,學以致...
莫文韜校監 莫文韜校監
溫文蕙副校監 溫文蕙副校監
校舍外觀 校舍外觀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