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返回上一頁
教育傳媒到校
2023年10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 - 2023年10月

培養創新解難能力 融入多元學習元素 裝備未來競爭力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持守基督精神,致力於培養學生明辨是非、自律自愛的能力,建立良好人際關係,達至終身學習的目標。甄靄齡校長提倡融入多元學習元素,以孕育未來的社會人才,學校素來以啟發學生潛能為辦學宗旨,深信學生有各自的潛能,使同學在六年的中學生涯中能夠發揮所長。因此學校藉着前瞻性的課程規劃為同學裝備自主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創新能力及解難能力,以迎接未來挑戰。

針對性課堂研究 「四學」框架促自學能力

甄校長深諳知識無限,因此學生有必要掌握終身學習能力,為面對未來瞬息萬變的世界作好準備。學校為此積極推動自主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團隊會定期開展課堂研究,就着同一個科目共同備課,藉此深入了解學生對不同課題的認識和學習難點,繼而使用「四學」的框架設計課堂。甄校長解釋:「『四學』包括『自學』、『共學』、『互學』及『導學』。『自學』即學生的課前預習;『共學』是在課堂上以分組模式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互學』是組與組之間透過互評,互相去學習;『導學』則由老師透過同學的表現、匯報、分享,就着他們學習的難點作出點撥,幫助同學學得明白、學得輕鬆、學得有趣。」

當同學投入於學習,自然能主動地發掘、掌握不同學科的知識。教學團隊亦會在此過程中不斷優化教案,使學生的知識建構更為扎實及豐富。學校期望同學在這種教學模式之下,能夠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習慣,繼而掌握學習策略。當學生掌握了以上最基本、核心的自主學習能力後,便能夠舉一反三,未來可以套用至學習任何新知識當中,達至終身學習的果效。

推動體驗式學習 活用知識回饋社區

在成長的道路上,同學難免會遇到不同的困難和挑戰,當學生不斷累積解難的經驗後,自是有信心面對其他不同難題。學校特別推行「1.5 公里體驗式學習圈」,以校園為中心的 1.5 公里範圍以內,設置不同學習點,鼓勵同學應用所學到的知識。例如對鄰近的屯門河水質進行監測,測量屯門河源頭到學校附近的水質變化,並分析水質變化的原因,繼而提出淨化水質的解決方案,將科學科所教授的過濾系統製作知識學以致用,完整體驗整個科學探究和實驗過程,藉此建立解難、分析、協作等共通能力。同時,學校亦希望同學將知識回饋社會,主動在社區之中發掘各方面的議題或找出生活中的難點,從而思考解決辦法。為此,學校與非牟利機構合作,安排學生對附近的屯門公路進行空氣污染監測,透過啟發性的教育模式培養學生的公民責任,樂於服務社群。

建構「友善社區學校」 裝備人際溝通能力

人際溝通能力是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學校近年積極推動「友善社區學校」的概念。甄校長指出,這個概念源自於「社區共享投資基金」計劃,讓區內長者和同學能夠在學校接受簡易運動的訓練。學校會為同學安排義工培訓,先學習不同技能,其後再「出動」幫助有需要的長者。在這個過程中,同學需要與長者們溝通,了解他們的需要,有助於培養同學的同理心。同時藉着走訪不同社區,學生在與人接觸中亦學會人際溝通技巧,懂得關心不同人士的需要。早前中秋節,校方更安排同學與長者一同製作湯圓,促進長幼共融,培養人文關懷情操,體現社會責任。

引入社創元素 培養企業家精神

教育並不局限於學術層面,學校引入社創元素,鼓勵學生「動手做」,加強社區參與,將所學的知識應用於實際情境中,培育同學將來成為社會上需要的人才。學校今年和香港中文大學以及豐盛社企學會合辦的「社創校園」計劃合作,推出「社會創業工作坊」,除了加深學生對社區的了解外,更能夠啟發同學構思「新點子」,以社會創新及社會創業解決社會問題。何樹顯助理校長補充:「學校開展社會創新及社會創業的計劃,旨在讓同學透過義工服務的過程了解到社會上存在的問題,若學生能夠在讀書期間已經能回應到社會需要,對同學未來的職業發展非常有幫助。同時,我們亦希望學生藉此培養企業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理解公民及企業責任的重要性,實踐正確的價值觀,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

多層次生涯規劃 探索未來發展路向

由中一至中六,學校致力於提供多層次的計劃,協助同學於學習生涯中,建立自身未來發展的方向。例如為中四學生設置生涯規劃的課堂,探索不同升學渠道及行業的發展方向;學校亦為中六同學提供大學選科和升學師友計劃等方面的支援,幫助他們作出明智及知情的選擇。除了校內生涯規劃活動外,學校更安排學生參與「Project WeCan 學校起動計劃」以及其他由大專院校主辦的活動。甄校長透露,學校正在計劃讓同學體驗航空業,透過不斷探索,他們能夠更加清晰找到自己未來的道路,並為實現34個人目標而努力奮鬥。

設立「譚中小舞台」 啟發潛能教育

學校素來重視啟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幫助他們一展所長。甄校長表示:「學生都是未打磨的鑽石,我們需要給予不同學習機會,鼓勵他們多參與、發掘自己的專長與亮點。」因此,學校為同學提供多元化活動,從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給予同學發揮的機會。學校今學年特別設立「譚中小舞台」,安排初中同學設計、表演,藉此發掘同學的創新意念、加強朋輩之間的溝通聯繫,培養解難能力。教學團隊可藉此了解到學生的潛能與專長,從而作出針對性指導。學校多年來在不同界別培育了不少精英人才,在各個領域皆有出色的表現,今年多位校友更代表香港出戰杭州亞運,為港爭光。

適切支援學生 照顧學習多樣性

學校致力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自 2004年起已開始推行融合教育。融合教育委員會主任陳明姬老師表示:「每年中一註冊日,我們皆會密切留意及觀察新生們的需要,提供適切的支援,透過細心與耐心讓學生愛上學習、提升自我。同時,學校亦會安排老師出席研討會,從其他學校的分享中吸收更多知識及經驗,幫助學生更好地發揮天賦潛能。」陳明姬老師更獲教育局推薦,獲頒「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

教育傳媒

甄靄齡校長 甄靄齡校長
孕育未來的社會人才 孕育未來的社會人才
積極推動自主學習 積極推動自主學習
達至全人發展 達至全人發展
推動體驗式學習 推動體驗式學習
推動「友善社區學校」的概念 推動「友善社區學校」的概念
激發學習興趣 激發學習興趣
安排義工培訓 安排義工培訓
學習不同技能 學習不同技能
啟發學生的潛能發展 啟發學生的潛能發展
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讓學生愛上學習 提升自我 讓學生愛上學習 提升自我
校舍外觀 校舍外觀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