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4年12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新生命教育協會呂郭碧鳳中學 - 2024年12月
掌握英語 拓寬知識基礎 全人發展 迎接光明前路
新生命教育協會呂郭碧鳳中學自1969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提供優質全人教育,幫助學生打好學習根基,培養良好品格,使之身心靈得到健康發展。張豐校長相當重視英文教與學,透過全面而豐富的學習生活,幫助同學踏上成功之路。作為區內廣受家長歡迎的中學,學生在2024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中表現出色,不僅取得100%中英文科合格率,逾80%考獲第3級別以上的成績,多位同學考獲5**級別,近70%同學獲大學錄取修讀學士學位課程,更有學生成功獲香港大學醫學院錄取,步入康莊大道。
電子、面授雙軌並行 自主學習提升效能
三年疫情影響了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但他們仍在文憑試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除了個人的努力外,學校的支持也是一個關鍵因素。作為一所宗教背景的學校,校方特別重視關愛文化,整個教學團隊全力幫助學生應對疫情帶來的學習挑戰。早些年,學校建立了網上學習資源和電子學習資源庫,涵蓋了每一科和每一章的知識,讓學生在疫情期間能夠自主學習,持續吸收知識。
隨着社會復常,學校重啟面授課堂,而這些電子資源則成為教學的有力助手。張校長指出:「復常後我們採用『兩條腿走路』的方式,學生除了在課堂中專心學習,還可以在課後充分利用學習資源庫,梳理不明白的地方,或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得益於教學團隊的用心支持,電子資源不僅提高了學習的便利性和效率,還幫助學生培養自主學習習慣。努力且有目標的學生能夠利用這些系統進一步提升自己,而能力較弱的學生則可以通過電子學習進行補習,照顧到不同學生的學習差異,促使成績穩步提升。
適應英語授課模式 循序漸進奠定基礎
學校了解到部分中一新生來自中文授課小學,為了幫助他們儘快適應以英語為主要授課語言的課程,教學團隊提供了一系列銜接措施。從七月和八月開始,學校舉辦銜接計劃,由英文老師和外籍英語老師負責,幫助學生掌握日常英文對話,方便他們在課堂上與老師和同學交流。
學校還推出了「Task-Based Learning」計劃,外籍老師通過話劇、影片等方式,設計不同任務,讓學生用英文完成,進一步提升他們對英語的興趣和學習動機,更輕鬆地適應小六升中一的過渡期。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重複學習,循序漸進地吸收所學內容。
此外,今年英文科組參與了教育局的計劃,與其他學校討論小學第二學習階段與中學第三學習階段的銜接,幫助小六同學更順利地過渡到中一課程。透過多元化的銜接措施,為學生的學習旅程打下堅實的基礎,促進他們的英語能力與自信心。
建立良好學習態度 敢於挑戰、突破自我
自中一開始,學校便為學生提供英文戲劇、英文辯論等比賽,讓他們在參加活動的同時,體驗到英語的樂趣。這些活動不僅滿足了對相關領域感興趣的同學的需求,還幫助他們更容易適應並享受多姿多彩的學習生活。此外,這些機會讓學生從入學之初就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他們追求進步和自我超越的精神。
以英文辯論為例,學校會安排學生參加其他英文中學的辯論比賽。張校長指出:「許多學校一般在中三或中四才讓學生參與辯論,因此我們的中一和中二學生的對手都是中三和中四的學長,讓他們提前獲得更多的見識。」由於對手是年級較高的學生,這種「越級挑戰」不僅減輕了學生對輸贏的壓力,還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他們可以從對手身上學習,反思自己的不足,以開放的心態進行自我改進,進而超越自我。
未來面對更大的挑戰時,學生們已經積累了足夠的見識,能夠做好心理調整,不再因成敗而困擾,也不會因挫折而氣餒。他們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了解達成這些目標的方向,並不斷與自己競爭,努力超越過去的自己。這個過程中,學生已經習慣了自我反省,隨着時間的推移持續成長,當面對文憑試時,他們將無畏挑戰,學會克服困難。
多元英語學習環境 親身體驗各國文化
學校開設三班英文班和一班英文輔助班,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照顧學生學習的多樣性,從而更有效地學習英語。除此之外,校方還創造了多元化的英語學習環境,讓學生通過各種活動獲得更深入的體驗和收穫。每年,學校都會舉辦英文週、全球週(Global Week)等活動,不僅讓學生接觸英語,還幫助他們了解不同地區的文化。
英文週更與外間機構合作,由外國青年帶領活動,並與學生一起上課,促進文化交流和國際友誼。早前,學校亦推出了「BETT UK & France Study Tour」,安排學生前往英國和法國,增進他們對世界不同發展的理解,建立國際視野,並與全球接軌。在與外籍人士的交流中,學生能夠運用英語,親身體驗當地的文化。
英語元素滲入不同領域 配合世界發展與教育需要
學校積極結合英語與其他知識領域,讓學生在各方面都有所得益。可持續發展目標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學校因此自2021年開始便推行SDGs教育,並將其融入英文課程中。例如在英文週和全球週中加入相關元素,以及在英文科使用SDGs學習材料。學校更憑藉ESG碳中和項目獲得了仁濟醫院的德育及公共教育獎。
學校亦與自主學習(SDL)專家何世敏博士合作,指導實施SDL策略,並安排相關的自主學習作業,如「SDL booklet」,鼓勵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學習材料,讓他們通過英文接觸更多知識文化。
此外,學校還結合英語與心理健康,利用宗教學校的氛圍,通過英語聖詩等活動,將英語元素融入靈性環境。同時,校方配合教育局推行的「4Rs」概念(「Rest」、「Relaxation」、「Resilience」及「Relationship」),通過英語平台進行推廣,將相關理念滲透到各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
推展跨學科語言學習 打好基礎升讀心儀大學
為使學生能活用英語,學校推展跨學科語言學習(Language-Across-Curriculum, LAC), 藉以提升學生英語的能力及信心,加強對不同學科的掌握。學校制定了一系列校本教材和計劃,致力締造豐富的英語環境,讓學生既能掌握不同學科,如化學、生物和物理等,又能活用英語詞彙及句式,從不同層面加強同學的英文能力。及至高中階段,LAC的校本教材會由英文科與其他學科老師共同編寫,日常課堂上亦會教授語言模式、教室用語和英語句式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英文課本的內容和題目要求,為他們末來升讀大學做好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