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分階段讓跨境學童復課

文: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何杏研 教育專業21期 跨境學童復課

香港與內地需要重新通關,兩地如共用「健康碼系統」,將為免檢疫通關展示曙光。據悉,通關人數將每日設置配額,惟本文下筆之際,政府仍未把跨境學童列入通關名單之中。鑑於跨境學童差不多兩年未能參與面授課堂,學業上嚴重脫節,再者,跨境學生因疫情關係暫時無法回港上課,或會影響學校未來規劃,受疫情影響更不排除新學年有跨境生放棄學位,加劇本港未來學齡人口持續下跌的問題。有報道指出,一些位於北區的小學,有八成學生無法回港上課,面臨縮班危機,相信這些問題只是冰山一角,教育局必須正視,盡快解決。

設置獨立課室 降低染疫風險

教育局今年6月回應立法會的數據,顯示2020/21學年按分區劃分,就讀本港幼稚園及中小學、但居於內地的學生人數近27,000人,涉及825間學校。有志願團體表示,因疫情關係,約有一至兩成跨境學童搬到香港暫住。按此保守推論,如要全面讓跨境學童復課,每天便會有至少20,000名學生出入境,當中牽涉極高風險。特首早前表明,若然每日容許大量跨境學童往來兩地,會讓中央政府憂心。然而,辦法總比困難多,建議初始可讓部分學童有限度通關。

要降低風險,可考慮先讓部分高中學生回港上學。去年6月,經深港兩地政府協調後,香港教育局安排了約2,500個名額給中三至中五級居於深圳的跨境學生,以由關口「點對點」接送至學校的方案到港復課,雖然只進行18日便停止,仍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創新經驗給兩地政府參考研究,例如讓自理能力較高的中學生率先復課,設獨立課室給跨境生,配以嚴謹記錄數據,確保零感染,讓中央政府放心,再逐步讓跨境學童全部通關,便能達到三贏的局面——學生能回校參與面授課堂、學校不需面臨縮班危機、當中的染疫風險亦相對地低。

制訂恆常機制 支援學業、心理層面

特區政府可與深圳市領導溝通,制訂恆常性機制,給在內地跨境學生提供支援。既然短期內未能讓所有跨境學生回校,內地的學習支援就更為重要。支援包括學業及心理上兩個層面,教育局已委託承辦機構開辦「心理社交支援課程」及「學習支援課程」,但長遠而言,要保證教學質素,老師人手是關鍵。現時北區有超過12,000名跨境學生,影響近100間學校,當中有學校面對只有少於一半學生能回校的困境。當局可以按學校意願和需要,安排部分老師到深圳照顧學生或教學,支援更多學校在深圳設立教育中心,以「分校」的概念助跨境學童上課,提供學業及心理上的跟進、輔導,以讓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重回正軌。

公共政策分析員 何杏研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