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都會大學
實用跨學科教學 培育業界專才

文: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公開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院 跨學科教學 社會科學 語言與翻譯 創意藝術及人文 梁慕靈博士 鄺志良院長 陳家愉博士

香港公開大學 鄺志良教授 陳家愉博士 梁慕靈博士

現今社會渴求擁有多元能力的人才,學生若能同時具備廣泛的知識和技能,絕對會使人眼前一亮。公大人文社會科學院推行跨學科教學,讓學生接觸社會科學、人文丶語言與翻譯、創意藝術的知識,成為全才精英。

 

三大範疇 跨學科教學 擴大知識層面
  為了讓學生成為優秀的人才,學院推行跨學科教學,涵蓋社會科學、創意藝術及人文、語言與翻譯三大範疇,培育學生的多元思維和創作能力。「學生不會只攻讀一個專業,即使選擇了主科,仍需學習其他科目的知識。以電影拍攝為例,要製作一套好的電影,除了要懂得運用專業的器材,更重要的是創作者對生活及社會的觀察及反思。所以我們不會純粹培訓剪接和拍攝技巧,反而更著重啟發學生的創作理念,教導學生有關美學及文學等知識,讓學生製作出優秀的作品。」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鄺志良教授認為,課程能引導學生反思生命,擴闊並連繫不同的知識層面。

以行求知 海外學習實踐所學
  體驗學習能讓學生實踐所學的知識,推動學生持續學習。人文社會科學院副教授陳家愉博士表示,公大提供各種海外學習機會,豐富學生體驗。「學院舉辦羅馬尼亞交流團,讓學生體驗當地傳統節日,了解當中的文化和習俗,亦會參與羅馬尼亞藝術展的研究會和義工服務,與當地人深入交流。」陳家愉博士補充,為了讓學生更全面了解所學知識,學院安排翻譯系學生到英國交流,探訪莎士比亞劇場,並了解他的出生地方和生平,加深對其作品的理解。

配備先進教學設備 提供嶄新學習體驗
  面對科技急速發展,學院投放大量資源更新設備,讓學生操作各種在業界常用的製作軟硬件,提升學生的就業優勢。創意藝術學系系主任兼副教授梁慕靈博士指,學院為同學提供11 個不同的製作室,支援他們學習。「我們在數碼藝術製作室引入與坊間媒體創作公司同等級數的器材和軟件,讓學生學習使用,例如以CG 技術讓一個演員重複演出不同動作,後製出來的效果卻有如千個分身般,讓觀眾感受到視覺特效的獨有魔法。」
  學院一向注重學生的專業培訓,故此廣泛物色資深業界人才作為導師,並結合以上三大特色,令學生既能進行創作,又可吸收不同知識及技術,將來能夠於業界發揮所長。早前學院更與清華大學中國禮學研究中心主任彭林合作,整理中華禮儀資料,讓動畫及視覺特效課程學生設計成適合中小學生觀看的動畫,效果十分理想。
  鄺志良教授最後分享:「於新學年,學院會開辦心理學與精神健康榮譽社會學學士,並設立心理科學實驗室(Psychology Lab),配備針對心理學不同領域的學習儀器,為學生提供專業培訓。學院亦斥資逾百萬更新語言實驗室(Language Lab),提供多媒體教學軟件及器材,強化學生的即時傳譯知識和技能。」
  公大人文社會科學院推行跨學科教學,令學生廣泛吸取知識,畢業後可投身教育、編輯、文藝創作及傳媒等工作,出路甚廣。學院未來會繼續結合學術、專業和多元的特色,為學生提供切合新時代的課程。

 

創意爆表!學生畢業作品分享!
盡情#爆廣告!與醬料品牌合作

圖為創意廣告及媒體設計榮譽文學士應屆畢業生作品。
圖為創意廣告及媒體設計榮譽文學士應屆畢業生作品。

 

動畫創作

動畫及視覺特效畢業生得獎動畫《花抉》在第 25 屆 ifva 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獲頒動畫組的「特別表揚獎」。
動畫及視覺特效畢業生得獎動畫《花抉》在第 25 屆 ifva 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獲頒動畫組的「特別表揚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