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眼球移動瞬間判斷 準確判斷戒毒成效

文: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專家分享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梁智熊教授 教育專業第19期 香港教育大學創新項目巡禮 香港教育大學 以眼球活動追蹤技術測驗吸毒復康人士的戒毒成效 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銀獎

  已戒毒人士需要完全戒清毒癮,才能重過新生活。香港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梁智熊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為了更準確評估戒毒成效和復吸的可能性,將眼球活動追蹤技術應用在戒毒研究上,讓戒毒人士能夠清楚知道自己的狀況。這個研究計劃是香港首個揉合眼球活動追蹤技術、「叫色測試」、「內隱聯結測驗」和「移點偵測」,評定戒毒康復治療成效。計劃於 2019年 11 月美國波士頓舉行的學術研討會上發布,在2021 年更榮獲得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銀獎。

以眼球活動 獲取最直接反應
  過往評估戒毒成效主要以傳統問卷為主,但戒毒人士可能基於社會大眾期望或主觀感覺,強烈的意識有機會在回答時作祟,因而難以反映真實情況,未能準確判斷戒毒康復的治療成效。梁教授及其團隊與路德會青欣中心合作,將方便攜帶的眼動儀接駁電腦,以紅外線追蹤眼球的活動,輔以一系列測試,發展出一套既科學又客觀的評估方式,辨別測試者對毒品的依賴度。此計劃亦是本港首個運用電腦化的內隱心理測試來評定戒毒康復治療成效的項目。
  路德會青欣中心的單車導賞團成員是首批參與研究的成員。參與者均為已完成戒毒療程人士,計劃為導賞團成員作戒毒評估,量化他們的吸毒心癮,並評鑑計劃的戒毒成效。至今,計劃共有 92 名參加者,包括吸毒中、戒毒中、完成戒毒治療及一批完全沒有吸毒的人士,結果發現,吸毒者較易被毒品圖片所吸引,注視毒品圖片時間亦較長。梁教授指此系統能有效反映測試參與者對毒品的潛藏反應和態度,從而辨別他對毒品的依賴程度,同類技術的檢測,準確度可超越九成。
  梁教授解釋測試以多組與毒品相關和不相關的圖片同時展示,圖片以隨機形式顯示,多於 80 個組合,為避免讓參加者中途有時間思考而影響結果的準確性,每組圖停留時間只有半秒至一秒,系統會紀錄參加者的注視情況並作出分析,再配以參加者填寫濫藥程度測量表,作出最後判斷。此技術可以讓戒毒人士在測試中保留尊嚴,同時亦能準確量化他們的心癮,繼而協助戒毒人士能儘快重新投入社會。

隱性心理測試 真實呈現內心感受
   眼球活動追蹤運用了心理學裏注意力偏誤(Attention Bias)的概念,分析參與者眼球注視的位
置和時長,以作對照。梁教授解䆁道:「在理論層面上,人對於造成快感的事物會被首先吸引。在我們的實驗裏,如在展示砂糖和白粉的圖片時,吸毒人士和尚有心癮的人士會首先看向白粉的圖片,而且注視圖片的時間會較長。」
  除此以外,在整個研究計劃裏,梁教授也運用了內隱聯結測驗和叫色測試作相互驗證。「這類測試被稱為隱性心理測試。畢竟人們在他人面前所展示的並不一定是完全真實反映自己內心感受,透過隱性心理測試則能夠呈現出人內心真實想法。」透過展示毒品相關的文字和不同情緒的字詞,測試者若對毒品尚有依賴時便會將毒品和快樂的情緒詞語連結。然而這些測驗容易受當時情緒影響反應所限制,所以需要多個測試平衡判斷。根據研究的結果發現,眼球移點追蹤得出來的結果準確度高達百分之九十五。

研究方法
「眼球活動追蹤技術」及「移點偵測」︰此乃重要的心理學研究方法,可以實時、準確地記錄參與者觀察時的眼球運動情況。人類眼球運動有 3 種基本類型:注視、眼跳和追隨運動。吸毒者較易被毒品圖片所吸引,注視毒品圖片時間亦較長。
「叫色測試」︰主要測試反應力,測試者需分辨與毒品相關詞語及中性詞的顏色,因吸毒者對毒品相關詞比較敏感而會小心作答,反應會較慢,而普通參加者及學生反應則較快。
「內隱聯結測驗」:在測試中,參與者需要對目標概念詞語或圖片做出歸類。每個目標概念的類別將分別與積極或消極的屬性概念相配對。若參與者將毒品迅速歸類,則表明參與者對毒品仍有強烈聯繫。

簡便的校園驗毒 防患未然
  在未來應用上,梁教授希望將技術外展到中小學的驗毒檢查。「過往在校園推行驗毒計劃需要學生提供頭髮或尿液樣本作驗毒,部分學生認為此舉侵犯私隱和人權,拒絕參與,使整個計劃的成效降低。」梁教授指出利用眼球活動追蹤技術,可以保存參與者的自尊,而且方便快捷。「這項技術也可應用在發現早期對毒品有興趣的學生,學校可以盡早提供適切的介入,防患於未然。」

以眼球活動追蹤技術測驗吸毒復康人士的戒毒成效:https://www.eduhk.hk/iwell/en/projects/wecycle/research.html

如有興趣進行後續合作計劃,請聯絡香港教育大學知識轉移辦公室。
如有查詢,歡迎致電 2948 27 7556 聯絡香港教育大學,知識轉移辦公室凌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