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創新教學水平 接軌5G世代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香港科技創新教育聯盟 張澤松 教育專業21期 5G 編程科技發展一日千里,轉眼進入5G世代,一般人可能只關心手機網速提升多少,但香港科技創新教育聯盟主席、香港城市大學電機工程系副教授張澤松指出,不久將來會出現指環式智能裝置,出門連手機都不必隨身攜帶。5G世代對人們影響切身,未來多個行業會與科技結合,AI會取代部分工種,展望教學上亦會有更多應用。他坦言本港的科技創新教育必須急起直追,不能讓教育與時代脫軌,因此教育界在培育未來人才發展實在是任重道遠。
5G時代:從概念到實踐
Coding(編程)-> Software(軟件)-> Application(應用)
5G助遙距課室管理 分析學習數據
流動通訊技術講求Connectivity(連結性)及Device(智能裝置)。5G的「G」是指「Generation」,每10年為一周期,代表更快的下載速度、更可靠及低延遲通訊,同時可連結更多手機、平板電腦等裝置。張主席表示,5G技術又與Application(應用)、Software(軟件)及Coding(編程)的層面串連,他預期5G技術能有效應用在課室管理上。他指出,現時網課衍生最大的隱憂是師生接觸減少,老師難以確保學生在專注上課。因此,如能經物聯網捕捉學生的上課狀態,將可把不同人的感官反應傳遞至遙距教室,讓教師「看得見」學生。他解釋:「未來可透過激光技術重組影像,聽起來很虛幻,但科技層面其實可以做到。」特別是5G可供使用的數據流量大,在未來課室中,一個教師將可同時照顧更多學生。
5G技術亦可協助收集學生長時間學習的數據,更有效地照顧學習差異。張主席指出,學習是一個具持續性的過程,全面的數據能更清楚反映學生在學習上欠缺了什麼。「即使是教英文的老師,都可以知道學生在哪個範疇的學科知識比較弱,方便作出相關支援。」以上皆可於數據層面處理,包括運用物聯網、通訊系統等,假設校方不希望學生帶手機上課,未來單靠手環就可認證多項數據。
編程須從小沉浸 重要性媲美語言
隨流動通訊速度加快,張主席認為要讓社會趕上發展的步伐,學生應當從小接受科技教育。「因幼稚園至高中教育,是學童成長的重要發展階段,若是在這階段發展科學教育,可鞏固編程成為第三種語言的基礎。否則到了大學才回頭教授基礎知識,會浪費很多時間。」當中,編程能力是創科的基本功,同時思維邏輯更是不同學科的基礎。他形容,「編程的重要性可媲美中、英文。」將來目標要當律師、醫生的學生,亦必須具備相關知識。而且,如同語文科須靠閱讀範文等方法去吸收,編程的學習過程同樣依賴閱讀出色的參考範本,需要花時間慢慢沉浸。如果繼續將編程訓練排除在教育課程以外,僅靠畢業後透過在職進修班速成,張主席坦言成效有限。
此外,即使有學校將編程納入課程,張主席觀察到部分教師的教學方式偏向「餵食」,只指導學生將教師準備好的編程一字不漏地執行,使他們沒有機會吸收消化。他建議參考層遞式教學法,將編程寫好後再示範逐小修改,經過反覆執行,讓學生從變化中掌握編程知識。
寄語老師誘發學生興趣 引領方向
回到創新科技教育的宗旨,張主席認為誘發學生對科技教育的興趣是重中之重,因此必須讓學生理解知識可如何應用,從而關心生活所有事物背後的科學、科技原理。「例如當用遙控器打開投影機時,會接觸到紅外線,繼而好奇兩者距離到底有多遠。」其二是讓學生抱有破舊立新的心,讓學生保持開放的好奇心,凡事去問「為什麼」。
張主席認為人類文明史近百年發展飛躍,「我們生活在最好的年代。」然而,當互聯網讓知識唾手可得,資訊泛濫使學生容易迷失,無法分辨哪些才是必須裝備的知識。因此,他指出教育工作者有責任好好引領學生,培育未來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