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公會聖提摩太小學
如何提升學生自信心?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田少斌校長
聖公會聖提摩太小學
香港教育雜誌61期
自信心
不知各位家長可有相同的困擾:有些孩子明明品性純良、學業和非學術表現都出色,就是欠缺自信心。你或許不停地勸勉他們:「你可以的!只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可是孩子反應依然不如你所期待。到底怎麼樣才叫「自信」?我們又是否對「自信心」有誤解?
薩提爾成長模式 審視信念系統
筆者學習「薩提爾成長模式」(Satir Model),相信人就像一座冰山,人的言行表現就如水平面上冰山的一角,水底下是內心藏着的信念、感受和渴望。人內在的冰山深深影響人的一言一行,看見對方欠缺自信,即使鼓勵他,仍可能效果不彰。大家不妨自我覺察,在判斷對方欠自信之前,看看自己內在的冰山,冰山下的信念系統,是怎樣看「自信」?譬如「抑首挺胸」、「聲音洪亮」、「笑容滿臉」是否就是自信;又或者認為「自信的人不會失敗,他們能力很高,沒有不會做的事,他們總是以微笑應對挑戰。」事實上,前述所說的都是外顯行為,是一種我們認為「好」的標準表現,其實「自信」是由內而外,你可曾用以下的觀點去看待自己?
‧「 自信不是表現好,而是接受『我失敗了』也沒關係。」
‧「 我可以有很多不懂的事,會感到擔憂和恐懼,但我願意接受意見。」
‧以「我願意嘗試」取代「一定要做到。」
建立孩子自信心,我建議先由自己開始,即是先由怎樣看「自己」開始。
別抗拒稱讚 肯定長處和努力
邀請讀者作以下自我覺察:「你會否常抗拒別人的稱讚?認為欣賞自己是自大驕傲?」其實,能看出自己的優點,是客觀地審視自己的長處和努力,而非吹噓。
每個人都有強項,也有弱項,弱項不代表羞恥,「否定自己」才最可怕。大家要接納人並非完美,無法掌控生命,當事情不如意時,告訴自己切勿只着眼於失敗,而是審視是否已盡力而為,從而放過、原諒自己,時常作出鼓勵、安慰。遇到挫折時,告訴自己,世上每個人都會遇到同樣經歷,不要妄自菲薄。
生命影響生命,如果成年人都能夠正確看待自己,孩子也會被影響,這叫做「成長型思維」。而當人在成長時能有此信念,自信心又怎會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