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恒生大學
重視求知精神商校合作 共建平台助學生銜接社會

文: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校長專訪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商校合作 香港恒生大學 何順文 融合媒體及傳播科技課程 文化創意產業 企業管治與合規 數據科學與商業智能學

中學階段,學生能夠盡情探索自己的愛好及能力;然而,大學教育則能讓他們識別自我價值、思考及培訓良好人際關係,在專業發展上打下重要基礎。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與其團隊深明未來社會充滿變數,職業版圖亦時刻改變。除了為學子們鑽研及開發符合市場前景及需求的課程外,他亦會帶領大學,善用全球化學習和商校合作的優勢,致力打破本地局限,面對未知亦不會停步,全力為學生爭取最多的機會。

研究創新課程 滿足學生求知精神

「要讓學生有足夠空間去探索自我和世界,提供更多學科選擇是直截了當和高效的做法。」何校長慶幸恒大是一所自資大學,限制較少,增設學科有一定的靈活和自主性。「我們的學額不受UGC所限,所以彈性較大,只要教學團隊認為學科有前景,符合市場需求,通過嚴謹的課程評審後就可以增設,希望為學生提供多些選擇。」

過去數十年,香港的行業和工作形式都經歷急劇轉變,學生、家長、甚至學校在生涯規劃上都面對新挑戰。面對充滿未知數的社會,恒大選擇以創新應萬變:「我們覺得無須重複其他院校的學科,要有自身專長,也應該包含創新元素。」

何校長指大學採用獨有的「博雅+專業」教育模式,不但以本科教育為主,近年更開辦不少全港首創的學位課程,例如「融合媒體及傳播科技」、「文化創意產業」和「企業管治與合規」等,配合市場發展趨勢,滿足學生對各種知識的追求。

「學校於7、8年前開創『數據科學與商業智能學』的時候,大數據仍未成為大熱。」開拓從來需要勇氣,何校長分享恒大希望成為先驅,不會於未知前卻步,反而認真審視市場人才需求,協助學生培養未來熱門技能。除了每年平均開辦2至3個新課程外,未來更會設立藝術及設計院系,提供多元產業路向,為高等教育體系注入源源不絕的新養分。

恒大去年與美國文理學院惠蒂爾學院合作,舉行兩校社會創新比賽,提高學生對本地及全球社會和環境事務的關注,亦可與同文化背景的人溝通和共事,獲益良多。

迎接未來 全校通讀創新科技

在新科技的浪潮下,國際機構提出「ABCD四大核心技術」概念,分別是 AI(人工智能)、Blockchain(區塊鏈)、Cloud(雲端技術)及Data Analytics(大數據)。這些科技為各行各業帶來嶄新面貌,何校長認為即使學生將來不是從事科技人員,他們的工作亦難免涉獵新科技,ABCD會自動「找上門」,所以不能對資訊科技掉以輕心,必須擁有一定知識。

故此,大學加強新課程融入創新科技,如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金融科技和區塊鏈等,又設立虛擬實境中心,提供先進的VR設備和設施,例如讓學生在3D互動和身臨其境的虛擬實境中,學習和體驗航空貨運站的運作,除了能夠培養他們對新科技的技術操作外,亦能加強學習體驗。

「學校未來會規定每個學生不論本科與資訊科技有否關係,都要讀一個與ABCD有關的課程,包括學習電腦保安系統、科技對社會的影響等。」何校長補充,恒大近年積極鼓勵各院系在課程中加入人工智能元素,例如「商務翻譯」課程教授學生善用人工智能輔助翻譯;「數據科學及商業智能學課程」教導學生如何運用大數據分析資訊。

何校長分享,縱然未來的工作模式變幻莫測,作為教育者,亦需預備充足及緊貼未來趨勢,以協助學生裝備一生受用的技能,協助他們充分把握未來機遇。

學生利用VR 設備於課堂上學習航空貨運站的運作知識。

全球化學習政策 尋覓更多機會

有說香港社會產業結構單一,機遇太少,何校長卻認為世界到處都是門路和機遇,只是我們尚未發掘,所以他與團隊積極開拓環球網絡,為學生提供更多走出校園的機會和體驗,培育他們具備國際視野,令將來的事業發展不只局限於香港。

何校長認為再多的課本知識也不及實戰經驗重要,所以實行「一學生一實習」計劃,讓每個本科生都有全職實習機會:「學校鼓勵學生累積海外工作經驗,例如到美國、英國和澳洲等地實習,這些經驗對將來工作很有幫助。」

學生在外闖蕩會接觸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需要開放思維,學會欣賞和融合不同國家的價值觀和理念,同時可觀摩他人的處事手法和態度,眼界和思考層次自然得到提升。

另外,恒大去年又與美國著名的文理學院惠蒂爾學院(著名校友之一為前美國總統尼克遜)合作,舉行兩校社會創新比賽,雙方會混合組隊,就所選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設計創新的解決方案,提高他們對本地及全球社會和環境事務的關注,學習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溝通和共事。何校長寄望這段經歷能讓學生更了解自己,照亮和認清未來的生涯道路,而他們亦可透過比賽建立海外人脈,對將來發展大有裨益。

於數學及統計學系和數據科學及商業智能學學系系會合辦的「SAS 聯合證書頒獎儀式」上,得獎學生進行大合照。

商校院校齊合作 兼顧運動員學業機遇

大學作為學生投身社會前的最後學習機會,教學目標已不單是增進知識,還要提供平台,讓學生了解工商企業的運作及僱主對僱員的要求,使他們能更好地銜接未來。何校長直言,恒大一直與工商界在科研項目上有緊密的合作,亦有邀請工商界專業人士擔任顧問,使課程可以緊貼市場實況,避免「離地」。如果學生有擇業困難,或沒有清晰的生涯目標,可以透過認識不同工種和企業的運作來解決。

「我們與大型商業機構簽下合作協議,例如電訊公司、機管局等,為學生提供大量機會。」何校長坦言,每次商校合作都是替學生爭取實現理想的機會,所以學校特別珍惜。

除此之外,恒大親自印證院校合作的可塑性亦相當高。以往有人認為運動員生涯短暫,年輕時大部分精力都投放在訓練和比賽中,未能兼顧學業,退役後難以轉型,發展受到限制。

恒大去年與香港體育學院簽署精英運動員學習計劃合作備忘錄,為合資格的精英運動員提供靈活的入學及課程安排,讓他們可同時兼顧學業及全職精英體育培訓。「這個合作方式十分創新,能讓運動員完成學位課程,即使將來面對退役,亦能與社會接軌,開創另一番發展。」

何校長總結,年青人應該對未來充滿想像和希望,而他亦會繼續帶領恒大善用自資院校的優勢,為學生提供更多發展面向,讓他們有空間和勇氣,規劃屬於自己的精彩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