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溫暖、永續 共同點亮社會發展明燈

文: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32期 香港教育大學 創新科技社會福利基金

科技在推動社會、經濟、人文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貫穿整個人類發展史。香港教育大學(教大)致力推動教育、社會的多元化研究和發展,以改善學校、家庭、社區的福祉為核心,提出嶄新理念和方案。為擴闊社創的影響力,教大於 2021 年獲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社創基金)資助,成立「創新科技社會福利基金」,支援大學研究團隊針對各種社會問題制定可行和可持續的創新方案。由教大舉辦的創新科技社會福利基金項目計劃閉幕典禮於 9 月 27 日完滿結束。過去兩年,率先參與計劃的 4 隊項目團隊善用科技解決民生問題,以創新科技貢獻社會發展。

理論付諸實行 推動香港社創發展

在社創基金的支持下,透過與政府單位、組織、學校、協會、社會企業等伙伴合作,教大研究團隊成功將創新意念、產品及服務實踐於社區,幫助弱勢社群。研究項目涵蓋教育、公共衞生、藝術與文化以及社會重建4個類別,旨在解決貧窮和社會孤立問題。藉着閉幕典禮的機會,教大向大眾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貫徹創新、溫暖、永續的理念,填補社會上的不足,推動社會福利的發展與進步。

效率促進辦公室助理效率專員成韻楨女士代表社創基金致辭時表示非常高興能夠與教大團隊合作,透過有意義的研究項目和跨界別合作,將知識理論付諸實行,建構社創生態圈,共同推動香港社創發展。她指:「香港社創界未來將繼續倚靠在座各位,透過社會創新,對應目標社群嘅需求,解決貧富懸殊和社會孤立等社會難題。」

「創科」轉化「社創」 造福人群回饋社會

教大近年在創科領域取得傑出成就,多次榮獲國際性獎項,深受社會肯定。香港教育大學知識轉移辦公室主管關學明先生表示,如何將「創科」轉化為「社創」,成功實踐研究項目,造福社會有需要的群眾,是教大推動計劃的初衷。透過科研為本的發明促進社會共融,優化社會結構,使到社會上每一個人都有公平的機會去學習、自我修養、進步,甚至為社會作出貢獻。

教大將繼續將有意義的項目在平台上推廣,讓社會不同群體皆能受惠。「項目成果發布會的成功,離不開學校團隊的努力、知識轉移辦公室的配套,以及創新科技社會福利基金支援。未來,知識轉移辦公室除了繼續推動創科研究項目外,亦會進行創業的推廣與培訓,使香港出現更多社創的項目,共同構思不同有趣、共融的新點子,帶動社會進步。」

研究碩果纍纍 發展社會福利領域

有賴教大研究團隊的努力,以及社創基金的支持,2021 年率先參與的 4 隊項目團隊至今已收獲豐碩的研究成果。四項創新發明包括:教大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副教授洪強博士研發的「包容性設計及教育工作坊」(「TMIA 3D 學習漢字組件工具包」),透過創新、互動和可聽的 3D 漢字,幫助視障人士及非華裔人士學習漢字;教大心理學系系主任兼副教授陳家承博士及助理教授曹宏業博士研發的「針對神經發育障礙兒童及其父母的減輕壓力的正念計劃」,透過正念互聯網平台,為神經發育障礙兒童及其父母提供免費而適切的靜觀自我關懷課程。

教大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助理教授梁智軒博士研發的「為每個人創新音樂:e-Orch 的音樂創作和表演」,則通過普及化 e-Orch 程式,讓貧困學生、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和少數族裔在缺乏樂理基礎的情況下,同樣能夠創作和演奏音樂。而教大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副教授甘志珊博士研發的「使用特殊的自動化聽力評估篩查社區中患有輕度認知障礙、認知障礙症和聽力損失的長者」篩選項目,提供具成本效益的認知能力篩查工具,促進健康老齡化,並預防或延緩認知能力下降。上述研究項目透過創新科技,從不同層面幫助弱勢社群、長者,以及不同種族人士豐富人生歷程,促進社會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