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壓新方法

文: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專家分享 解壓新方法 正能量 訂立生活計劃 運動與工作 合作精神

 

 在疫情期間,重新編排教學進度,製作教學簡報,甚至學習使用各式各樣的軟件提升教學趣味,相信各位同工定必施展渾身解數,使網上教學變得更有效能,更「不一樣」。然而,每天都花上數小時面對螢光幕,定必身心俱疲,長遠而言,甚至影響健康。紓壓方法因人而異,「運動」對筆者而言,則是平衡工作與生活的良方妙計。因此,筆者希望於此分享三個透過運動紓壓的小心得。

一、 建立正面價值觀,面對壓力發揮「正能量」
  以跑步為例,今天你在30分鐘能跑5公里,這30分鐘面對的是氣喘、肌肉酸痛等無數困難,堅持完成了。明天你便能在30分鐘跑5.1 公里,這便是突破,不要看輕這小小的進步,因為這是全靠你一雙腿多走來的0.1公里,而且透過練習,便會發覺身體適應這30 分鐘的訓練。日復日的訓練,累積成功經驗,就是正面價值觀的建立。作為教師,面對繁重的工作,壓力是無可避免的。然而,能改變對壓力的看法。壓力的存在,恰恰能夠激發我們身上的潛力。有時候,逃避壓力,就是逃避成長的機會。

二、「運動」與「工作」相互配合訂立生活計劃
  就筆者而言,在「運動」與「工作」均訂立明確目標。以筆者為例:現時跑步10 公里的個人最佳時間為38 分鐘。為追求更佳的表現,將個人最佳時間推得更快,本人會訂立訓練計劃。然而,為達致運動與工作的平衡,訓練日程中必須包括工作安排。或許有人會質疑,工作已相當繁忙,添加訓練日程豈不是雪上加霜?其實在日程的安排上,應考慮到運動為工作帶來的優勢。近日處於停課階段,筆者會安排在早上進行訓練。因為運動後,專注力及精神亦處於良好狀態,工作效能提高,則事半功倍。


三、結交志同道合的同工,在教育路上互勵互勉
  不論參與個人或團體運動,往往都能透過運動擴闊社交圈子。試想想,假日與摯友在球場上全力拼搏;球場下則促膝詳談。是一件多麼痛快的事情!再者,參與團體運動能交流技術外,還可以透過互相配合來體現合作精神。以籃球為例,須通過合作,彼此了解打法,才能打出理想的「團隊籃球」。跟志同道合的同工於閒暇打球,並學習與他人共同進退,培養默契,建立信心。同時互相分享教學點滴,互勵互勉。

  總括而言,紓壓良方因人而異,但「運動」對筆者而言,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並非每一個人也要成為運動員,但訂立合適的運動目標,並積極追求,定必有意想不到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