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證選校資訊真偽 正視孩子學習需要
香港教育雜誌 升小攻略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主題故事 升小選校 學校排名榜望子成龍是很多家長的心中的願望,然而,為孩子選校的時候,網上資訊泛濫,面對分別不大的學校介紹,難免不知如何入手,不少家長因而自行搜尋更多心儀學校的相關評價,或是瀏覽網上討論區內的學校排行榜。事實上這些網站的學校排名榜,全部都由不知名人士訂定,他們憑什麼準則釐定學校排名榜呢?家長為什麼還要相信?!
透過了解學校的客觀數據,有助家長選校。比如區內較受歡迎小學,第一組別升中的人數比例、學校投放多少資源在課外活動、外出交流活動、參與的比賽等等。這些統計數字對家長掌握學校發展有着重要的參考作用,而各間學校的師生比例、校舍設備等資訊,均見於家校會發放給家長的《中學概覽》及《小學概覽》,可幫助家長更具體地認識學校,並不需要依靠網上所謂的排名榜,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家長到校聽學校簡介,參觀學校,耳聞不如眼見!
評分標準 各自演繹
曾有小學校長表示,學校被坊間某網站的小學排行榜排到較後的位置,更指學校獲派第一組別英中的學生為零,因而接獲家長查詢,學校發生甚麼事?為甚麼排名這麼低?甚至有家長要求退學。而事實是該校每年均有獲派第一組別英中的學生;也有中學校長無奈地說,學校在中學排行榜長期處榜末,但學生無論學業或課外活動一直在進步,排名榜資料不盡不實,而當要求網站作出更正卻無人理睬,要更新資料亦無從入手。
實際上,對比不同學校排名榜的評分準則,很容易會發現網上排名榜的標準參差不齊,值得商榷。例如元朗區共有49 間小學,某間小學在兩個不同的排名榜上,卻分別排第六和尾二!更有排名榜預先表明,評分是按主觀標準評審,榜中並未提供任何數據支持,令人啼笑皆非。
網上排名榜的謬誤
1. 術科體藝比重難以衡量
術科與體藝成績是不少排名榜的評分項目,然而當體育、音樂等比賽亦成為評分標準,如何衡量術科與體藝成績的評分比重?每個學生的長處和興趣也不相同,家長為子女選校時亦各有側重,因此排名榜對學校的術科和體藝評分準則,根本無法應對每個學生的實際需要。
2. 校舍面積作評分並不公允!
不少網上排行榜將校舍面積納入評分標準之一,佔地面積愈大,在排名榜上愈有利。這項指標無視了校舍地域的局限性,能否有擴建的可能。事實上,大多數家長並不關注校舍大小,反而注重校園設備是否齊全,例如球場、英語室、圖書館等。
3. 網頁點擊:最荒謬的評分
學校在排名榜網站內獲得的點擊數,也可能成為排名的評分指標,但學校在網站的人氣高低、點擊次數多寡,與教學質素無任何關係,更無法反映學校的教育水平。而且點擊者無身分認證,加上現今充斥購買點擊率、帳號等刷升瀏覽量的網絡漏洞,以此作評分標準,絕無公信力可言。
深入認識學校 與孩子做足準備
每間學校均擁有自己的辦學理念和特色,家長為子女選校時,應站在子女的角度出發,尋找最合適他們身心發展成長的學校。比如孩子擅長哪些學科?音樂還是體育較有天分?這些因素比單純看重學科成績更為重要。同時可諮詢孩子的班主任和任教老師,因為他們最了解孩子的學習能力,能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寶貴的意見。
此外,家校距離亦是重要的考慮因素,避免孩子每天花太多時間在交通上,容易做成疲累,有礙健康。家長攜同孩子參觀小學時,避免先入為主,宜鼓勵孩子參與開放日所安排的活動,或與教師和在校學生作簡單交流,讓孩子投入校園氣氛,從而觀察孩子和學校是否互相合適。
親身視察 了解學校特色
1. 掌握學校資訊
注意心儀學校的開放日日期,屆時攜同子女一同參加,深度了解其辦學特色。此外,從學校在校刊與通訊內選輯的學生文章,可觀察到學生的語文水平,以及老師們的教學質素。
2. 聆聽多方意見
要是家長已有心儀學校,不妨與就讀學生的家長接觸,了解功課的質量、測考要求、興趣活動等。同時可向子女的班主任和任教老師,諮詢意見,思考子女是否適合入讀心儀小學。
3. 重視校風、品格及德育培養
除了學業成積,家長為子女選擇學校時,應把德育培養歸入考量點。擁有優良校風的學校,能夠培養學生良好品德,關愛他人,在愉快的學習環境,有助建立正確價值觀,自然對學生產生歸屬感。
4. 預留時間支援
有些學校對學生的要求較高、功課較繁重,家長選擇這類學校,便要有心理準備,孩子會花較多時間應付學業,家長因而要騰出時間作支援;此外,亦不建議為了追求名校,而選擇距離住所太遠的小學,舟車勞頓消耗精力,影響孩子學習成效,事倍功半。
認識孩子個性 發揮個人專長
- 了解孩子的強項,選擇合適的學校
家長需要選擇不是一所各方面都有最好表現的學校,而是一所能夠發揮子女專長、引起學習動機的學校。在適性的教育環境下,子女才能得到全面成長。即使入讀並非家長理想的學校,不應讓情緒影響子女的學習和校園生活。
- 關注學習態度
不少家長期望讓子女入讀一所成績好的學校,學校自然會把學生教好。其實學校所扮演的角色往往有限,更多是取決於學生的先天條件、學習態度及家庭支援等。
- 從日常培養興趣
讓孩子從日常生活中找到樂趣,便會逐漸發展成為興趣。興趣的範疇可以是音樂、語言、閱讀、運動等等。家長可以陪伴子女一同參與,藉此營造親子時間,同時從旁指導,當子女感受到關懷時,自然敢於嘗試新事物,對學習產生興趣。
此外,與子女外出時,可多鼓勵他們留意街上周遭的變化,繼而引導他們思考,當中吸收的資訊,日後便會成為溝通的話題。
- 與人真誠交流,避免背誦標準答案
有些家長為了打造孩子良好的形象,經常指導孩子在特定情景,作出指定的對答,然而不免令孩子失去童真。事實上,教導孩子用說話表達自己時,除了要注意禮貌,也應鼓勵他們率直表達想法;過於世故的對話令人覺得造作,萬一問題超出背誦時,孩子更面對不懂回答的窘境。真誠交流即是以不變應萬變,同時訓練孩子待人接物的應有態度。
- 適量面試班 避免過猶不及
面試訓練班有助孩子對面試有初步認識,熟習面試流程。然而,安排過於頻繁的面試班,容易流於公式化,加上強記標準答案,對孩子造成壓力,一旦面試失準,小則影響孩子面試當日的表現,大則打擊孩子的自信,日後對學習產生抗拒和挫敗感。
事實上,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教導子女待人有禮,學會清晰表達個人需要和想法,久而久之便能靈活應對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