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家長有責?

文: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伍家珍 亞洲輔導心理學會

志勇今年已經四年級了,他是班上出名的膽小鬼,甚麼都怕:黑夜、鬼、小蟲、打針等等,甚至連跳高、答問題和跟老師打招呼都害怕。其實志勇自己也很苦惱,不知道自己為甚麼變成這樣。

晚上要是媽媽不陪他同睡,志勇就會幻想着各種鬼怪來襲,去郊野他又怕古怪的蟲子會把各種病毒傳染給他。老師喊他的名字就能讓他感到害怕:怕答錯、怕答非所問。總而言之,他的腦袋總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恐懼。他想:如果自己能像自己的名字般,有志氣又勇敢,多好!

志勇是家中的獨子,被他爸媽於大家庭中一直寵着。因為爸媽的工作繁忙,所以他自小就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輪流照顧。四個長者都退休了,全心全意把志勇照顧周全。三歲前他從未經歷過任何意外,連跌倒和擦傷也未曾體驗過,因為在任何可能的危險出現之前,總有人提醒他,或把危險化解。為了提高孫子的安全意識,家裏會用不同的方法讓他牢記防險。婆婆會嚇唬他黑暗中有鬼,又有拐走孩子的「丫烏婆」,讓他別往暗處走。祖父又會給他講述鼠疫、登革熱、日本腦炎等疾病的可怕,嚇得他見到蟲鼠便發抖。

其實,志勇並非一個天生的「膽小鬼」,他是養出來的「小慌慌」。由於家人過分的保護,志勇累積不到面對危險或處理異常狀況的經驗,反正有甚麼異狀、艱難險阻,都總有其他人為志勇擋着。他也曾嘗試突破,例如兩年前他曾提出學習游泳,但第一堂嗆了幾口水,祖母已經立刻為他退學,以免他「溺斃」,漸漸志勇變成了大人背後的娃娃。

稚齡的幼童確實有許多需要家長提醒和照顧的事情,但當孩童漸長時,家長也要按孩子的能力和發展,培養他們的自理和執行工作的能力,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體驗到自己的能力,建立自信。能力和自信是勇氣的根源,有勇氣的孩子才敢於冒險,勇於創新。

教育傳媒:伍家珍 心理輔導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