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課程框架 完善細則 建構正面價值觀

文: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 教育專業22期 十個價值觀

教育局於去年11月30日向全港中、小學發出通函,公布由課程發展議會轄下價值觀教育常務委員會編訂的《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教育局表示,培育學生持守正面價值觀,實踐良好的生活態度和行為,一直是本港學校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並鼓勵學校在現有基礎下加大力度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協助他們以積極態度面對在學業、生活和成長中的機遇和挑戰。

以中華文化作為主幹的修訂重點

以上價值觀和態度建基於學生不同階段的發展和需要,配合各/跨學習領域及學科課程指引,裝備學生積極面對成長和生活的挑戰,切合社會對香港下一代的期望和要求。

現今世界、社會和網絡世界正處於高速轉變,加上本港近年出現的社會動亂和公共衞生危機(如冠狀病毒病疫情),引起社會各界關注,重視培育學生正面價值觀。新編訂的《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根據學生的成長特質和需要,在現行基礎上參照下圖重點,於不同學習階段更新及增添相應的學習期望建議。

價值觀教育五大實踐方針

1. 訂立學習目標
依學校的辦學理念、教師及家長意見、學生需要等,全面考慮學校發展價值觀教育的方向,編訂各學習階段具體的學習目標。

2. 檢視現行課程安排
檢視各學習領域/學科課程相關的學習元素,配合校本課程、全方位學習活動及服務實踐,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學習經歷。

3. 建立專業團隊
建立交流平台,鼓勵教師分享教學心得和經驗;同時安排專業培訓課程,提高教師對價值觀教育內容和教學技巧的掌握。

4. 引入資源支援
選擇合適的生活事件作為學習材料;善用教育局、相關政府部門、大專院校、非政府機構等所提供的學習資源及支援服務。

5. 檢視及優化課程
用多元化及適切的策略,了解學生在學習歷程中的轉變,給予正面回饋及改進建議,並根據學生表現,檢視和優化課程。

參考資料:
《基礎教育課程指引(小一至小六)》(2014)- 分章3A:德育及公民教育)及《中學教育課程指引》(2017)- 分冊6A ︰德育及公民教育:加強價值觀教育(中學)

《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從小一至中六貫通中、小學四個學習階段,以學生成長特質和發展需要作為基礎,學習期望包括個人、家庭、社會、國家、世界等範疇的態度和行為,並以中華文化作為價值觀教育的主幹,貫通各學科或課程範疇。課程架構的編訂重點包括培養學生勤奮和樂於勞動的美德、加強學生的國家觀念、加強生命教育、強調性教育的學習元素、培養學生媒體及資訊素養,以及加強禁毒教育。

課程架構提供規劃和推行策略的建議,以及教育局編製的資源舉隅供學校參考。學校應依循有關課程架構,整全規劃價值觀教育,舉辦相關學習活動,並協同教職員、家長、校友等持份者推動全校參與。

今期教育熱話邀請了多位教育工作者,詳述如何將價值觀教育理念有效實踐,培育持正面觀值觀的新一代。

資料來源: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
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4-key-tasks/moralcivic/Value%20Education%20Curriculum%20Framework%20%20Pilot%20Version.pdf

實踐課程框架 完善細則 建構正面價值觀實踐課程框架 完善細則 建構正面價值觀實踐課程框架 完善細則 建構正面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