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持份者多方合作 低碳環保由生活做起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89期 CT Technology 培僑小學 環保低碳生活、環境保護是現時社會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培僑小學吳佳筠校長認為作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教育新一代建立環保意識,讓他們學會低碳生活。因此積極參與並大力推廣「全城零碳行動比賽」,希望透過比賽,將環保的價值觀與概念教予學生,令學生、家長及教師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減低生活所耗用的能量。學校更與 CT Technology 合作,藉着ESG 講座「零碳行動活動推廣」,從學校視角出發教導學生,再推展到家庭,冀望透過學校、學生及家庭三方面的合作,推動環保教育。
靈活運用有效資源 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坊間愈趨重視環保教育,為達成香港 2050 碳中和目標,政府機構、綠色團體、電力公司等在推廣低碳生活、環保意識上亦是不遺餘力。為此,學校靈活地運用資源,安排學生參與相關活動,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主辦 ESG 講座「零碳行動活動推廣」的 CT Technology 便是一個優質的校外資源,吳校長坦言:「有時收到這類能夠使小朋友獲益良多的資源,我們都會積極參與。」
多元化教育策略 環保融合「知、情、行」
環境與生活是學校常識科中一個重要的學習範疇,學校透過多元化的策略,帶動小朋友參與低碳生活與傳遞環保觀念。例如將環保意識融合價值觀教育,吳校長認為價值觀教學需要「知、情、行」三者相互配合,平日在課堂上的講解、講座屬於「知」的層面,傳播知識與概念。關於「情」方面,則在於牽動學生的感受,引發他們對節能減碳的注意,明白環保的重要性,譬如帶領學生參觀濕地公園,讓同學親身去接觸自然,從而學會尊敬並愛護大自然。
「行」便是給予機會讓學生去實踐,例如鼓勵他們參加「全城零碳行動比賽」。吳校長認為:「同學需要有實踐經驗,帶他們走出課室,自然可以將價值觀展現在他們眼前,甚至達到強化的效果」。她又補充指,小朋友比較愛玩,因此比賽帶來的競技性質、成就感可以起到激勵的作用。此外,除了常識科外,其他科目亦會滲入環保的概念。例如三年級英文科圍繞海洋生物的主題,與視藝科合作,將廢物循環利用製作環保小手作籌款,以多元化的策略推動環保行動。
講座好介紹 趣味實踐環保生活
CT Technology 主辦的 ESG 講座「零碳行動活動推廣」中會為學生概述如何使用「低碳生活計算器」,並透過桌遊幫助他們知曉低碳生活的方案、小貼士,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吳校長表示之所以選擇以上兩項物品,首要原因是其具趣味性。她表示:「好玩、有趣的東西對於小學生而言更具吸引力。例如活動中學生可以獲得桌遊一盒,桌遊本身具備趣味性,在其中滲透環保意識,讓同學從遊戲中學習。」而「低碳生活計算器」除了有趣之外,更可以起到實用且生活化的功能,學生可以在計算的過程中了解到低碳的小提示,從中學習到在生活中實踐的方法,並養成低碳的生活習慣。吳校長笑言:「同學表面上是輸入資料計劃,但其實是一種學習。」
與家長攜手合作 推廣低碳環保活動
家長作為教育重要的持份者之一,學校致力推動全校親子環保活動,以期爭取家長的支持。以「全城零碳行動比賽」為例,吳校長指參加這個比賽的最大原因,是因為其作為親子活動,低年級學生需要家長的陪同才能夠輸入用電量等資料,學校希望能夠藉此機會,鼓勵小朋友與家長一同參與,引起家長對環境保護與低碳生活的重視。
吳校長表示:「環保一向是我們重視的事宜,我們會舉辦一個名為『綠色校慶』的校慶活動,當中包括由家長義工主持的環保攤位遊戲。」此外,學校亦曾舉辦過「以物易物」的活動,呼籲學生將家中不需要的物品與同學進行以物易物,避免浪費。家長義工亦會參與到該活動當中,與學校攜手宣揚環保的重要性。